原標題:
2016年第一輪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昨天(23日)在北京召開,本輪巡視除將巡視32家單位外,還將首次開展“回頭看”,對遼寧、山東、湖南、安徽四省進行十八大以來的第二輪巡視,這也被稱為中央巡視“回馬槍”。
中央巡視為何要殺“回馬槍”?
習近平總書記是怎麼説的——
要加強“回頭看”。巡視過的三十一個省區市,不是一巡視了就完事,要出其不意,殺個“回馬槍”,讓心存僥倖的感到震懾常在。通過“回頭看”,一方面切實督促落實整改責任;另一方面對新的問題線索深入了解,可以形成更大威懾力。要帶著問題去,盯著線索查,使有問題的人無處藏身。——《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關於二〇一四年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情況彙報時的講話》(2014年10月16日)
十八大之後,巡視工作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一是實行巡視監督全覆蓋,二是創新巡視方式方法,通過著力發現問題,突出巡視監督的監督效力,發揮巡視監督的“利劍”作用。
△ 中紀委:此次對4個省殺出“回馬槍”,向全黨全社會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巡視絕不是巡過了就完事,巡視監督永遠在路上。
“回馬槍”對黨內監督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巡視監督殺“回馬槍”是一個關鍵的策略選擇,對強化黨內監督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巡視監督是黨內監督的一把“利劍”,是迄今為止最具監督效力的監督制度安排。巡視監督全覆蓋的確是一項很具挑戰性的任務。根據最初的巡視制度安排,只需要巡視地方,全覆蓋之後需要巡視的對象的數量激增。
以中央為例,原先只要巡視31個省市區,全覆蓋之後就需要巡視近300個對象,數量猛增了近10倍。任務量激增,就對巡視監督構成了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在任務量激增的情況下,如果持續發揮巡視監督的監督威懾作用?殺“回馬槍”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策略選擇。該策略選擇所傳遞出來明確信號就是:巡視監督絕不是一陣風,絕不是巡過了就完事,巡視監督永遠在路上。
為什麼是這四個省被殺“回馬槍”?
中央巡視組選擇對遼寧、安徽、山東和湖南進行首次“回頭看”有何用意?“回頭看”又將看些什麼呢?
首次殺“回馬槍”選中遼寧、安徽、山東、湖南等四個省既有偶然性因素,也有必然性考慮。
從一般性策略設計的角度來考慮,殺“回馬槍”本身就是必要的、重要的,對象如何選擇並不重要,甚至使用隨機抽樣辦法從所有已經巡視過的對象中挑選,也都不會影響巡視監督殺“回馬槍”的奇效。從這個意義上説,未來中央部門、中央管理的企事業單位也都有可能被殺“回馬槍”,其他省市區同樣有可能,甚至已經被殺“回馬槍”的對象也有再次“中獎”的可能。
當然,從效率角度考慮,側重挑選前面巡視中發現問題多的、問題突出的、整改不力的、“兩個責任”不落實等方面的負面典型,監督的效率會更高。不僅對被殺“回馬槍”的對象所存在問題的解決效率高,對其他對象的觸動和推動效應也會更大。
這四個省都至少在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成為負面典型,因此受到中央的更多關注。從現在的實際情況看,在已經巡視過的對象中,負面典型還比較多,可能佔大頭。由於巡視監督資源有限,因此,更好地挑選殺“回馬槍”對象的方式是在負面典型中隨機抽取。
相對來看,優先挑選地方更為關鍵。相比于中央部門、中央管理的企事業單位,地方更為重要。地方的體量更大,影響面也更廣。另外,從今年開始,省市縣鄉陸續開始換屆,因此,在換屆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優先挑選地方,對於確保地方換屆的順利進行具有風向標意義。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 任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