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航拍廣東的橋 創新發展走著“橋”

中國新聞新華網 2016年02月23日 11: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網絡媒體走轉改】航拍廣東的橋 創新發展走著“橋”

   新華網廣州2月22日電(記者盧鑒)“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一座座跨江而建的大橋,正述説著廣東創新發展的故事,從高空俯視下來,它們如一條條“巨龍”,作躍躍欲騰飛之勢。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虎門大橋、廣州大橋、獵德大橋、海珠橋、待開通的港珠澳大橋……這一條條氣吞江海的“巨龍”,溝通了港澳與內地、珠江兩岸經濟帶相隔的地緣,更凝聚了“十三五”開局之年,廣東實現新一輪引領型發展的人心和信心:創新了熱鉚傳統工藝的海珠橋,記錄下廣東不斷切換經濟發展動力的上下求索;飛架珠江口東西兩岸的虎門大橋,映射出廣東推進“深莞惠經濟圈”與“珠中江經濟圈”融合的久久用功;開拓廣州東部交通新格局的獵德大橋,見證了廣州城市新中軸線建設的節節推進。

   “十二五時期”,廣東發展走著“橋”:那2014年8月實施拓寬工程的廣州大橋,已于2015年12月實現主橋中跨合龍,最為困難的110米長主跨也已完工,它正像廣東經濟在快車道上道路越走越寬。

   曾幾何時,那在珠江口發出“零丁洋裏嘆零丁”感慨的文天祥,如果看到連接香港與珠江西岸的港珠澳大橋建設工地上的熱火朝天,他或許會驚訝廣東經濟牽住創新驅動發展“牛鼻子”同時,也握住了協調粵港澳地區發展的“龍頭”,感嘆廣東再賦“創新橋頭看創新”的新詩篇。

   新華網新聞無人機隊廣東中隊近日對廣東的數座大橋進行了航拍,帶您從空中領略廣東充滿創新活力的橋梁坐標所輻射出的城市發展魅力。

  獵德大橋

  獵德大橋。新華網 伍嘉煒 攝

  獵德大橋。新華網 伍嘉煒 攝

   在廣東,橫跨珠江廣州段的第十四座橋梁珠江新城獵德大橋“是獨塔自錨式懸索式”建築方式,該橋是同類橋梁中的國內第一、全球第二大橋。廣州獵德大橋于2009年7月通車。

  

   航拍虎門大橋:飛架珠江口的“世界第一跨”

  虎門大橋。新華網 鄭磊 攝

   虎門大橋飛架珠江口,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其主航道跨經888米,1999年4月20日通過竣工驗收,居中國前列,被譽為“世界第一跨”。

  虎門大橋。新華網 鄭磊 攝

   虎門大橋是廣東十大地標之一,東起虎門威遠,西接南沙,橫跨珠江口,全長15.78公里,溝通廣東東西兩翼。

   虎門大橋工程是連接珠江東、西兩岸,廣東省東、西翼的重要交通樞紐,是貫穿深圳、珠海、香港、澳門的咽喉,它的建成,可使東莞、深圳及粵東地區到珠海、中山江門粵西地區的交通無須繞道,行車里程可縮短一百二十多公里,對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和珠江三角洲的騰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海印大橋 廣州的第一座斜拉橋

  海印大橋。新華網 伍嘉煒 攝

  海印大橋。新華網 伍嘉煒 攝

   海印大橋,這是廣州的第一座斜拉橋,是採用雙塔單索面、雙排柔性墩體系,主橋結構為塔、梁、墩固結體系。索塔高57.4米,全橋共有拉索186束,扇面排列。

   海珠橋 廣州最早的跨江大橋

  

  海珠橋。新華網 伍嘉煒 攝

   海珠橋。新華網 伍嘉煒 攝

  海珠橋。新華網 伍嘉煒 攝

   海珠橋建於1933年的,是當時廣州市區唯一跨江大橋。全長356.67米,南北兩跨對稱佈置,原為三孔下承式簡支鋼桁架橋,中跨為開啟式結構,能向上分開,以利大船通過,它的建成加快了廣州的城市建設與發展,並以“珠海丹心”的名義入選了1963年的羊城八景。

  廣州大橋

  廣州大橋。新華網伍嘉煒 攝

  實施拓寬工程中的廣州大橋。新華網伍嘉煒 攝

  廣州大橋。新華網伍嘉煒 攝

   廣州大橋拓寬工程中首個項目——廣州市二沙島西往北新的上橋匝道已基本完工,即將在本月中旬正式通車。新匝道建成後,就會拆除舊匝道繼續主橋的施工工作。

   1983年4月動工,1985年5月通車的廣州大橋跨越珠江主、輔航道及二沙島,因是廣州第三座橫跨珠江的橋梁。2014年8月開始,廣州大橋拓寬施工正式開始,在既有大橋東側新建一座長0.98公里、寬24米的新大橋,2015年12月1日,廣州大橋拓寬工程已實現主橋中跨合龍,廣州大橋拓寬工程中最為困難的110米長主跨已完工,它計劃于2016年6月全線通車。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