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羅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係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圖片來源:新華社)
長期以來中東一直戰亂頻仍、動蕩不已。2010年底爆發了席捲中東的政治危機以來局勢更加動蕩,多國發生了政權更迭與戰亂,迄今為止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也門等國仍在戰亂的痛苦中掙扎。戰亂與動蕩不僅使中東國家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産生大批的無家可歸的難民;所謂“伊斯蘭國”卻趁亂坐大;因戰機擊落事件不僅使俄羅斯、土耳其劍拔弩張,還加劇了俄羅斯與西方的對峙;沙特等石油生産國因産業結構單一,在油價大跌的形勢下財政收入急劇下降;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制裁雖然解除,但美國仍在尋求對伊朗新的制裁;近期沙特和伊朗衝突再起,幾近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這就是日前中東形勢的剪影。可以毫不誇張地説,今年中東的冬天“特別冷”。
然而,就是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近日習近平主席訪問了沙特、埃及、伊朗等三國,不僅受到這些國家首腦和人民的熱烈歡迎,還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精彩迭出。“習式外交”猶如一股暖風吹進中東,給危及四伏的中東帶來新的希望。這不僅是中國外交上的重大成果,也是全球國際關係中引人注目的重要事件,不僅對中東國家發展將産生重大的影響,還將對全球國際關係格局、國際關係範式産生深遠的影響。
此次習近平出訪中東取得了一系列有實質性內容的重要成果。中國與3個中東國家簽署了42個合作協議,其中與沙特14個、與埃及21個、與伊朗17個,所簽署的協議不僅數量多、涵蓋面廣,合作層次和質量也有顯著提升。我們可以看到:
——提升或進一步加強了與沙特、埃及、伊朗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將全面深化政治互信和戰略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使雙邊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安全與國防、社會文化、國際關係等諸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在經貿合作方面不僅拓展了能源領域的合作,包括石油生産的上遊和下游産業合作,還將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
——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合作可以説是為促進中東國家的工業化、國民經濟多樣化進程的“造血工程”,將使中東國家逐步擺脫科學技術的落後狀況,提升中東國家産業的更新換代水平,推動中東國家的現代化。
——密切了在社會文化交往方面的合作,除了在人員互訪、舉辦文化節、互設文化中心等活動外,中國還提出了“百千萬”工程, 促進中國與中東人民之間的交往與了解。
——積極對接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一個高頻詞。不僅各國政府均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媒體的深入報道也使中東人民對此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沙特、埃及和伊朗都是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的創始成員國,正以不同形式具體參與到“一帶一路”戰略中。
特別應該提及的是,習近平在阿盟總部發表講話時明確提出“三不原則”,即“不尋求代理人,而是勸和促談”;“不搞勢力範圍,而是推動各國一起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不謀求填補‘真空’,而是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網絡;”表明了中國與西方大國不同的行為方式。實際上,“三不原則”是在批判以往西方大國對外關係行為方式的同時,確立了中國對中東外交的規範,也是中國對外關係的規範,樹立了大國外交的新範式,對今後國際關係範式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深遠的影響。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奉行“和平外交”,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並使其成為現代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10多年前,中國又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外交理念, 中國既是和諧世界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實踐者。近年將這一理念具體化為“構建命運共同體”。何為“命運共同體”?具體在中東地區,就是“中國願做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發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化的助推者、中東穩定的支持者、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夥伴。” 中國將自身命運與中東人民、阿拉伯人民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攜手共創美好的明天。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教授、上外中東研究所智庫理事會理事 王京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