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7天吸金136億,接待國內外遊客2116萬人次,2015年十一黃金周,貴州旅遊賺得盆滿缽滿。而放眼2015全年,貴州旅遊業更是發展得風生水起。作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欠發達省份,貴州正通過一個個美麗鄉村的建設,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闖出了一條獨具自身特色的脫貧路子。(記者 張勤月)
【記者】:一邊用手中的剪刀給盆景修剪枝葉,一邊給旁邊詢問的遊客介紹植物品種。走進遵義市楓香鎮花茂村農業觀光培育大棚,盆景修剪師劉潤巧正忙碌著。隨著中午的臨近,劉潤巧説,修剪完手中的盆景,她準備回家吃午飯了。
【盆景修剪師劉潤巧】:我們是7點半就上班,11點半下班,1點鐘上班,6點又下班,9個小時60塊錢。
【記者】:能賺錢,還能陪伴家人。這種生活是一年前還在外務工的劉潤巧不曾想到的。而現在,像她一樣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的村民不下300人。這一切都得益於村裏旅遊觀光農業的打造。
【貴州九豐集團公司總經理蘇培軍】:我們招工的時候,第一條件是讓失地農民優先打工,最低保障2000多塊錢的一個月工資……
【記者】:2014年,通過招商引資,山東省壽光市九豐集團公司入駐花茂村,將集農業生産科研、生態休閒、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壽光産業發展模式”成功複製到這兒,打造了全國最大的單體大棚,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體驗。
【蘇培軍】:過來旅遊觀光的,原來我們的想法能達到30萬就行,去年7月1號開始,達到100萬,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旅遊收益從7月份到現在的話應該在500多萬。
【記者】:除了農業觀光遊,在花茂村,依託當地紅色旅遊資源和傳統的土陶技藝,文化旅遊也在悄然興起。在獨具特色的陶藝一條街上,當地有名的陶藝能手母先才忙著迎來送往。每年除了開辦農家樂,銷售陶藝品也能讓他的收入增加不少。
【陶藝能手母先才】:20多萬的毛産量,一年找個頭十萬的純利潤,包包鼓起來了,心頭高興了。
【記者】:曾經因貧困荒蕪被稱作荒蕪村,如今因旅遊的興起,花茂村徹底脫掉了“荒蕪村”的貧困帽子。遵義縣楓香鎮黨委書記帥波介紹,自2014年花茂村被遵義縣列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創建試點以來,通過近兩年的努力,花茂村建成了農旅文融合、一二三産業融合、産業與生態融合、人與自然融合的最美田園。
【遵義縣楓香鎮黨委書記帥波】:依託我們特有的一些文化,就做我們的旅遊,讓我們周邊的老百姓在裏面務工,創業。現在花茂村人口有4200多,那麼有200多個貧困群眾,我們要在兩年之內全部讓他脫貧。
【記者】:當花茂村的村民共享著旅遊發展帶來的福利時,三百公里外的銅仁市江口縣寨沙侗寨,村民楊元菊也正在廚房忙活著,為入住家裏的旅客準備晚飯。
寨沙侗寨地處梵凈山腳下,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但5年前,這裡還是國家級貧困村,因為貧苦當地女子多數外嫁,青壯年只能外出打工或到梵凈山上抬滑竿為生,回想起以前的苦日子,楊元菊感慨萬千。
【楊元菊】:以前房子也爛,路面又爛,差得不得了。那時候根本沒收入,我老公去梵凈山抬那個滑竿,要麼就是上山去,砍一個木頭,扛去20多公里路賣,挺辛苦的。
【記者】:2011年,楊元菊家的生活開始發生了變化。依託梵凈山的旅遊資源和寨沙侗寨獨特的區位優勢,江口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將當地76戶侗家民樓重建,修成100多畝的侗寨新村,並通過金融貸款鼓勵當地百姓發展鄉村旅館。漸漸地,曾與世隔絕的村莊迎來了八方遊客,山寨開始熱鬧起來,泥巴路變成了石板路,小木樓變成了寬敞明亮侗家旅館。説到如今的紅火日子,楊元菊難掩幸福之情。
【楊元菊】:簡直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一年還沒有有時候我們現在一天的收入,現在一年就有30萬。
【記者】:2015年,寨沙侗寨全年接待遊客8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近5千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不足1000元增長到2.8萬元,全寨76戶人家全部實現脫貧。江口縣副縣長楊毅説,這些數據的背後,是江口縣結合大生態加大旅遊促進大扶貧的戰略選擇。
【江口縣副縣長楊毅】:我們縣文化這一塊有四大塊:生態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圍繞這四個文化,再結合我們的大生態,來推動我們的大旅遊。
【記者】:無論是花茂村的農業旅遊扶貧還是江口縣的生態旅遊扶貧,都只是貴州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2015年,貴州省共有517個村寨入選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共帶動社會就業234萬人,受益人數超過470萬。一直關注著貴州脫貧情況的中國網信網編輯郭子涵説,貴州風生水起的旅遊扶貧新路子,正是將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極佳做法。
【中國網信網編輯郭子涵】: 本來貴州就是一個山美水美,人也美的地方,它用這種方式,即讓這些美的人過上了更美的日子,同時又讓這些美山美水又留了下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他們能把這個事情做得這麼均衡,我覺得這個特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