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十二月十二日,在法國巴黎北部市郊的勒布爾歇展覽中心,與會者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慶祝《巴黎協定》的達成。
新華社記者 周 磊攝
“我宣佈《巴黎協定》通過!”當地時間12月12日晚,氣候變化巴黎大會舉行最後一次全體會議,大會主席、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宣佈協定通過並敲下綠色小錘,長達數年艱苦卓絕的談判收穫豐碩成果。
歡呼、鼓掌、擁抱、淚水……會場內外一片沸騰,持續數分鐘。與會者紛紛表示這是“歷史性時刻”,走出會場時仍無法平復內心的激動:“我們做到了!我們做到了!”
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里程碑
“最大的決心産生最高的智慧”。在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引用法國作家雨果的話説。
《巴黎協定》代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是人類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的智慧結晶。從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1997年制定《京都議定書》,人類不斷探索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為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定,近200個締約方經過了多年的談判。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全球期待但最終未果;2011年在南非德班,授權在2015年前制定一個適用於所有締約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2015年在巴黎,長達13天的緊張磋商一波三折,最終峰迴路轉,《巴黎協定》出爐。
《巴黎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併為把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繼續&&減排,並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將對全球行動總體進展進行一次盤點,以幫助各國提高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
“《巴黎協定》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里程碑。”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它是一個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傳遞出全球將實現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積極信號,“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將由於《巴黎協定》往前邁出一大步”。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巴黎協定》體現了人類的團結,它雄心勃勃、靈活、可信並持久。
合作共贏超越零和狹隘思維
“最後時刻還沒有到來,像任何馬拉松比賽一樣,最後時刻經常是最艱難的。”法比尤斯當地時間10日晚説。
當天,各方談判代表已熬過兩個不眠之夜。會議舉辦地巴黎北郊的勒布爾歇展覽中心,很多人早來晚歸,連續幾天見不到太陽。協定草案從5日的43頁916處括號,到9日的29頁361處括號,再到10日晚的27頁48處括號,數字變化的背後,是各國代表團緊張的磋商、意見交換甚至是交鋒。
近200個締約方要協商一致,難度可想而知。主要分歧之一是各國應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履行什麼樣的義務。《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定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原則。20多年來,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沒有本質變化,要求淡化甚至取消公約原則的主張無法成立,協定仍需堅持公約確定的原則。不僅如此,發展中國家要求在各個要素中都體現區別,在減緩、適應、資金、技術、透明度、能力建設等方面都要體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各自能力、歷史責任上的區分。
資金問題也是爭議非常大的焦點問題。發達國家至今沒有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的承諾,歐盟和美國還提出,除工業化國家外,其他國家也應參與出資,發展中國家對此失望,要求發達國家兌現承諾,並在2020年後在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爭議最大的是減排力度問題。在此次大會上,脆弱國家出於生存的危機感呼聲更高。在會議進行到第二周時,媒體報道説一個所謂的“雄心聯盟”成立,要求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達成一項“雄心勃勃並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並得到了美國和歐盟的支持,一時間讓談判進程更趨緊張。
圍繞這些主要分歧,各國代表團的小範圍磋商更加頻繁,中國角的大會議室經常可以看到其他國家代表團的身影。“在巴黎的15天,平均每天至少10場會見,”解振華説,“有的時候甚至一天十五六場。”
最終,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力量超越了功利主義、“零和博弈”的狹隘思維,更具雄心的行動戰勝了只有雄心的口號。“最後雙方都採取了靈活的態度,”解振華説,“這些問題在發展中國家的據理力爭之下都解決了,雖然協定的內容並不完美,在資金和技術轉讓等方面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潘基文説,各方的共同努力,使“曾經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變得勢不可擋”。
中國為達成協定作出突出貢獻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3日在北京表示,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達成包括《巴黎協定》和相關決定的巴黎成果,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具有重要歷史性意義,中方對此表示歡迎,對東道國法國等所有各方為大會取得成功付出的努力表示讚賞。
洪磊表示,中方一直積極推動巴黎談判取得成功。習近平主席就此多次與有關國家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並出席巴黎大會開幕式,系統闡述加強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為談判提供了重要政治指導。中方團隊本著負責任、合作精神和建設性態度參與談判,為促成巴黎大會達成協定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充分展現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12日大會閉幕全會開始前,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捕捉到了這樣一個細節:法比尤斯走進會場時,第一個擁抱了解振華。在會場外接受媒體採訪時,解振華被中外媒體圍了個水泄不通。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高度評價中國作用,認為中國對《巴黎協定》的達成作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排放大國,中國立場和主張對大會的成功至關重要。早在會議開始前,中國就與主要國家展開磋商,並與美國、法國、歐盟等達成了重要的雙邊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談判定下了基調。11日,在談判的最關鍵階段,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再次強調中美雙方要同各方加強協調、共同努力,確保巴黎大會如期達成協定。
中國行動也為推進國際氣候談判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有7000多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但中國自覺將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多年來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中取得重要成效。“近20年中國的累計節能量佔全球的52%,近10年來中國淘汰低效的火電廠裝機容量達1億千瓦,超過了英國全國的裝機容量。”解振華説,“這就是中國貢獻。”
在長達十幾天的馬拉松談判中,中國代表團發揮了積極建設性作用。中國與所有國家和集團都有非常暢通的溝通渠道,在大會最後關頭出現問題時,法比尤斯和美國國務卿克裏請中國代表團聯絡、溝通,才比較好地解決了問題。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表示,《巴黎協定》是中國外交上的成果,“中國處於氣候變化談判的舞台中央,我們積極參與談判,作出了貢獻”。
“中國在整個過程中具有不可思議的重要性,”世界資源研究所氣候項目全球總監珍妮弗·摩根表示,“中國帶著一個有決心的國家氣候行動框架來到這裡,與其他國家通力合作,扮演了領導者的角色,這正是世界所需要的。”
(本報巴黎12月13日電 記者裴廣江、李永群、邢雪、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