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訊(記者 劉穎)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3日表示,巴黎時間12月12日,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達成包括《巴黎協定》和相關決定的巴黎成果。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的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將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
協議共29條,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巴黎氣候變化大會自11月30日開幕至12月12日,所取得的積極成果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具有重要歷史性意義。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教授何建坤表示,《巴黎協定》的達成,體現了世界範圍內對於採取強有力行動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威脅的空前共識,談判中大都展現出建設性和靈活性的合作態度,協定體現了全球和全人類共同利益與各國利益訴求的平衡,儘管並不完美,但意義重大,確定了全球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機制,是在氣候變化公約指導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的一個新起點和里程碑。
《巴黎協定》中提出控制全球升溫不超過2度,並做出不超過1.5度的努力,本世紀下半葉實現凈零排放。何建坤談到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這一成果時表示,“這將加速世界經濟向低碳轉型,也將使我國經濟轉型更加緊迫。我國要統籌布署,加大力度,在確保實現有雄心的國家自主減排目標的同時,建立和形成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以適應全球低碳轉型的進程併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
巴黎大會是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新起點。洪磊在發言中表示,《巴黎協定》確立了2020年後以“國家自主貢獻”為主體的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安排,重申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平衡反映了各方關切,是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定。何建坤在巴黎見證氣候變化大會全過程後,對於中方團隊在參與談判中負責任、合作精神和建設性態度表示,“中國會前與美國和法國分別發表的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對談判中諸如共區原則、減排力度、資金與技術、透明度與盤點等核心與焦點問題凝聚了共識,為巴黎大會成功發揮了歷史性和基礎性的作用。”“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大會開幕式講話中提出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的理念,即創造三個未來:‘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創造一個奉行法制,公平正義的未來’、‘創造一個合作互建,共同發展的未來’。中國積極推動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即是貫徹習近平主席的理念、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的成功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