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對於習總書記出席氣候大會,周大地説:“這表示中國高度重視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將以積極姿態應對這個關乎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問題。”
他認為,在全球氣候治理上,需要我國積極參與工作,這是我國綜合國力上升和國家地位提高帶來的責任與義務。
同時,中國在低碳發展方面,有著非常巨大的動力。過去靠自然資源作為發展代價的發展方式,已經到了必須要調整結構和調轉方式,走新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階段。
巴黎氣候大會成果預測:期待積極又有約束力的動態新協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于1992年簽訂,雖然各國初具想法,但是沒有具體安排落實;《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治理氣候問題,歐盟等相當多發達國家&&做了一些減排安排。然而,隨著時代變化,發達國家的排放總量不能完全代表全世界,雖然這些發達國家的排放量在下降,但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排放量逐漸上升。本次氣候大會要動員更多的國家,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對此,周大地預測:“首先要明確下一個目標,實現‘2℃’控溫目標得到一致意見,同時轉換成全球性行動;其次,動員發達國家繼續&&,同時對發展中國家進行資金和技術上的援助;最後,要了解到很多國家脫貧和協調的必要性。”
他表示,雖然目前各國有著各自的行動計劃,但仍希望這些方式能有法律約束力,最終出臺一份積極又有約束力的動態新協議。
這會是又一次的“最後一次拯救地球的機會”嗎?
很多人認為,此次大會是繼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以來,又一次拯救地球的機會。周大地表示,“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不能算是最後一次拯救地球的機會。”
他認為,《京都議定書》不能顧及所有國家的利益。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後,全球在治理氣候問題上漸漸走向了各國根據自己國情、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的道路,這是目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比較有效的方式。
談及從《京都議定書》到目前治理方式的轉型,他説:“這屬於歷史階段問題,當時如果沒有發達國家&&,肯定不行。”但是到現在為止,發展中國家總排放量已算多數,這時候必須鼓勵發達國家向綠色低碳轉軌,發展中國家也不能重復發達國家的高碳道路,所以,大家要從不同的起點,最後達到共同的低碳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