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央廣網財經12月1日消息 (記者 陳進) 當前,氣候變化成為全球性問題。在昨天的巴黎氣候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在各方努力下,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取,但仍面臨這許多困難和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杜祥琬表示,中國對全球氣候變化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是站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氣候變化問題的,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要在國際上負責任;同時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本身也要可持續發展,”杜祥琬説,“綠色低碳發展,也是中國的內在迫切需要。內在與國際大國責任高度一致,互相支持。”
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節能減排、降低單位能耗,種種措施向世界亮明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十二五“期間,二氧化硫、碳氧化物等的排放量有了大幅下降,僅僅2014年,中國的單位GDP能耗就下降了6%。30日的巴黎氣候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説: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也承擔了資源環境方面的代價。鑒往知來,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説,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總量的24%,新增裝機佔全球增量的42%,中國是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向陽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峰會上的講話闡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貢獻”與“中國行動”。“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陳向陽表示,“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在這一事業進程中,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為加大對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支持力度,中國在今年9月宣佈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習近平説,“中國將於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繼續推進清潔能源、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陳向陽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巴黎氣候大會講話高屋建瓴、激濁揚清,不僅統籌了國際與國內兩個大局,而且兼顧了維護自身權利與承擔國際責任,對大會乃至構建“2020年後氣候治理新秩序”起到了引領與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