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角色:爭公平勇發聲敢行動

國際新聞中國青年網 2015年12月01日 10:5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1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法國首都巴黎,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奧朗德和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主席法比尤斯邀請,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日電 (見習記者 開可)當地時間11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活動。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參加氣候變化大會。此次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回顧該會議過去二十多年的重要節點,中國青年網記者發現,中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擔當著“爭公平、勇發聲、敢行動”的角色。

  爭公平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提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造成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不同,發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異。就像一場賽車一樣,有的車已經跑了很遠,有的車剛剛出發,這個時候用統一尺度來限制車速是不適當的,也是不公平的。”中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始終站在發展中國家行列,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公平和正當的權益。

  在巴黎氣候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再次提到發達國家應該兌現其在2020年之前每年援助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承諾。在2020年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有力的資金支持。同時,習主席提到,應對氣候變化,不應該妨礙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

  早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上,中國政府就強調,發展中國家不能重走發達國家工業化的老路,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發達國家應該支持和理解,在資金和技術上履行承諾。

  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四個國家在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上也“走到了一起”,共商氣候變化議題。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前夕,四個國家共商大會基本立場,被稱為“基礎四國”。2012年多哈會議時,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司長蘇偉代表“基礎四國”發言。蘇偉指出,儘管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急迫挑戰,但是這些國家已經採取了強有力的減緩行動,“發展中國家在減緩方面的貢獻遠遠超出了發達國家,而後者本應承擔歷史責任、率先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敦促發達國家締約方兌現承諾,提高減排力度,為發展中國家開展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提供充足的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持。”

  在2014年的利馬會議上,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表示,中國依然站在中國依然站在發展中國家的隊伍中,“發展中國家有著相似國情、歷史背景,對達成協定的問題上,也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所以發展中國家在每次談判前和談判中都會保持密切磋商,維護共同利益。”

  勇發聲

  中國在氣候變化大會上不僅和發展中國家一起,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還勇於發出自己的聲音,將中國節能減排的決心和信心傳遞給世界。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借用雨果名言“最大的決心會産生最高的智慧”再次表明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上的信心,“只要各方展現誠意,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巴黎大會一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習近平宣佈,在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將採取優化産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回顧其他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一直在發出強有力的聲音,展示中國決心,為世界增加信心。

  2007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明確承諾中國將履行其在《全球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下的義務。在當年舉行的巴厘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率中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高級別會議的開幕式。解振華表示,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應對這一挑戰,需要世界各國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真誠合作,作出共同努力。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領導人會議上,中國政府則呼籲各方凝聚共識、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進程。

  2011年德班會議,中國政府再次重申,將堅持對本國和世界人民負責的態度,堅定不移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採取強有力的國內行動,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

  在2013年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波蘭華沙會議之前,我國公佈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3年度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將在華沙會議過程中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與各國一道支持波蘭遵循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和締約方驅動的原則,推動華沙會議取得成功。在華沙會議上,我國表示,節能減排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無論談判進展如何中國都將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在去年召開的利馬會議上,中方明確提出繼續在國內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同時,繼續主動承擔與國情、發展階段和應盡義務相符的國際責任,努力爭取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儘早達到峰值。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演講。來源:視頻截圖

  敢行動

  言必信,行必果。聲音已經傳遞出國門,世界在看中國行動。中國青年網記者發現,中國的行動可圈可點,體現大國風範,彰顯了言行一致的負責態度,“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對中國行動的完美詮釋。

  “十三五”規劃建議將綠色發展納入五大理念之一,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而在綠色發展理念提出之前,中國就已經在行動了,在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很大的步伐,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領導人工作午餐會上的講話指出:“中國政府已經將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

  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當成打造創新型大國、轉變發展方式的基於,推進國內節能減排、環保産業的發展。據資料顯示,201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機裝機容量佔全球24%,人工林保存面積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分別下降29.9%和33.8%。

  2015年6月,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提出了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目標。這不僅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方的規定動作,也是為實現公約目標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在今年9月,中國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宣佈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而早在2011年,中國就啟動了為期3年的氣候變化合作項目,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國家和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9月份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領導人工作午餐會上提出:“中國將進一步加大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力度,爭取到2020年實現碳強度降低40%—45%的目標。”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