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在行動

中國新聞新華社 2015年11月28日 11:1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2015年11月26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會場入口處,工人正在忙碌。(圖片來源:法新社)

  中國是擁有13多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是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參與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僅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對全世界的責任擔當。

  近年來,中國不僅在本國環境治理、節能減排、發展綠色低碳技術等方面取得驕人成績,在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參與國際對話,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氣候談判、促進新氣候協議的達成等方面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鄭重承諾顯大國擔當】

  中國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首批締約方之一,也是聯合國最主要的氣候變化科研機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發起國之一。

  長期以來,中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採取了一系列行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3年6月17日,在天津科技大學“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中,志願者們在低碳標誌上簽名。(新華社發)

  中國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

  2007年6月,中國政府發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面闡述了中國在201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這不僅是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在該領域的第一部國家方案。這一方案還曾對當年年底“巴厘路線圖”的出臺起到重要作用。

  2007年10月,“建設生態文明”寫進中國共産黨的十七大報告,為中國環保掀開了嶄新一頁。

  技術人員在青海在建規模最大風電場工程現場觀察風力發電機運行情況。(新華社發)

  2008年10月,中國政府發佈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成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綱領性文件。

  2009年11月,中國宣佈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動目標,並將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從數據上看,中國做出的減排承諾相當於同期全球減排量的約四分之一。

  2013年11月,中國發佈第一部專門針對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戰略規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

  2013年12月25日,我國首條低碳環保高速公路——重慶至成都高速公路重慶段建成通車。這是12月9日拍攝的車輛在渝蓉高速重慶大足段行駛。這條公路僅採用廢舊輪胎來生産橡膠瀝青路面一項,就使有害氣體瀝青煙的排放減少90%,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近50%。(新華社發)

  2015年6月,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提出了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目標。這不僅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方的規定動作,也是為實現公約目標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不久前,中國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2014年6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應對氣候變化主題展覽上,參觀者與宣傳展板合影。(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幾年來,中國還先後與印度、巴西、歐盟、美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就氣候變化發表聯合聲明,中國通過一系列鄭重承諾,接連向世界傳遞出強有力的政治信號,表明其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決心,獲得廣泛讚譽。

  【非凡努力取得顯著成效】

  多年來,中國致力於積極推進節能減排、低碳發展和生態建設,付出了非凡努力,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3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累計下降28.56%,可再生能源發電機裝機容量佔全球24%,人工林保存面積居世界第一。

  2014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已分別下降29.9%和33.8%。

  這是2015年9月25日拍攝的河北張家口市宣化縣的風能光能互補發電場。(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國。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估計,2013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領域已産生260萬個就業崗位,佔全球該領域就業崗位總數的40%。

  【積極推動南南合作】

  氣候變化是一項全球性威脅,關係到世界各國的切實利益。在氣候治理問題上,中國積極推進南南合作,向廣大發展水平較為落後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幾年來,中國政府先後向包括小島嶼國家、非洲國家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和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用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中國還與烏干達、布隆迪等10多個國家簽署應對氣候變化物資贈送的諒解備忘錄。

  2015年3月16日,熱帶風暴襲擊後的在南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一名男子帶著兒子站在自家房屋的廢墟上。(新華社/美聯)

  2011年以來,中國政府累計安排2.7億元人民幣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2014年9月,張高麗副總理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宣佈,從2015年開始,中國將在原有基礎上把每年的“南南合作”資金支持翻一番,建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並將提供600萬美元支持聯合國秘書長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

  2015年9月,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國宣佈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用於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2015年10月3日晚,遊人在法國巴黎市政廳前的廣場欣賞正在融化的各色冰塊,提醒人們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新華社記者李根興攝)

  【巴黎大會的中國立場】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中國長期積極致力推動全球氣候談判,以身作則踐行相關減排承諾,在全球氣候變化治理中扮演建設性的關鍵角色。

  中國支持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達成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議,主張協議應以《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為基礎。

  日前發佈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5年度報告》説,中方願意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與各方一道積極建設性推動談判進程,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氣候制度。

  2014年12月3日,在秘魯利馬氣候大會上,與會人員經過“中國角”外的照片墻。(新華社記者徐子鑒攝)

  部分發達國家在減排問題上刻意回避自身的歷史責任,片面強調每年的排放總量這個單一指標,企圖將減排責任轉嫁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這種有失偏頗的立場給國際氣候談判帶來不小困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説,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造成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不同,發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異。就像一場賽車一樣,有的車已經跑了很遠,有的車剛剛出發,這個時候用統一尺度來限制車速是不適當的,也是不公平的。

  2015年11月26日,一名女子騎車經過法國巴黎街頭的氣候變化大會宣傳展板。(圖片來源:路透社)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供氣候變化資金、減排進展定期審核等談判的焦點問題上,中國一再做出表率。比如,今年9月以來中國陸續宣佈建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每五年全面盤點減排長期目標總體進展等舉措和主張,為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召開注入了寶貴動力。

  習近平表示,談判各方要最大程度展示誠意,聚同化異,相向而行。中國願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巴黎大會如期達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議。(編輯王雪梅,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