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13年10月25日,在印度安拉阿巴德,一個孩子在乾涸的河床上玩耍。 除了太陽輻射、火山活動、大氣與海洋環流的變化等自然因素,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活動是造成目前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新華社/法新
8月27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錫爾灘,巨浪拍打著碼頭。當日,太平洋颶風瑪麗逼近美國南加州外海,海邊出現了6到7米大浪,海岸低窪地區遭受水淹。 除了太陽輻射、火山活動、大氣與海洋環流的變化等自然因素,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活動是造成目前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新華社/法新
11月23日,在法國巴黎,一個名為“地球危機”的大圓球懸挂在埃菲爾鐵塔上。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之前,美國藝術家謝潑德·費爾雷創作了一個名為“地球危機”的大圓球作品,經巴黎市政府和埃菲爾鐵塔開發委員會許可將其懸挂在離地面60米高的鐵塔二層之上。圓球直徑8米、重2.3噸,表面面積達200平方米。該作品旨在喚醒世人關注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生物滅絕等問題,呼籲人們保護自己的家園。 新華社記者李根興攝
中國日報網11月24日電(小唐)綜合媒體報道,巴黎人剛經歷了法國史上最慘重的恐怖襲擊,現在餘悸猶存的他們將收拾心情,接待下周前來參加氣候峰會的近140位世界領袖。
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世界氣候大會)將於巴黎舉行。按照計劃,一項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將在氣候大會上達成,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
法新社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23日敦促各國領袖如期出席氣候大會,向全世界展示,“一小撮殺手擋不了全世界做重要的工作”。
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21日表示,在巴黎恐襲奪走130多條人命的一週後,沒有一位國家領袖缺席30日的氣候大會開幕儀式。
這場備受期待的會議必須解決的是威脅人類福祉的全球變暖的問題。從預備會的情況來看,各國態度積極,但是分歧依然存在,主要是針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如何體現。
等待會談解決的問題至少三個,第一個就是最常見的資金問題
2009年丹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各國齊聚一堂,試圖草擬普世遵守的協議卻未能如願。
不過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綠色氣候基金”首次被提出,按照協議,發達國家應在2010年至2012年出資300億美元,作為綠色氣候基金的快速啟動基金,並在2013年至2020年間,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然而,“綠色氣候基金”啟動資金僅籌得93億美元,直到去年的利馬大會期間,基金總額才勉強超過100億美元,與協議要求相去甚遠。
發展中國家質疑發達國家籌措資金的意願,而發達國家則希望發展中國家也要出資,法國要想在巴黎氣候大會上督促發達國家兌現每年1000億美元的承諾,難度可想而知。
第2項棘手議題是定義長期目標
2015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非常關鍵,因為會上要通過一項氣候問題的國際協議,使全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
不過,政治家在心裏面都很清楚,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的目標僅僅是目標而已,巴黎協議在很大程度上應該不會實現這個目標。
今年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克裏斯蒂娜·菲格雷斯帶團訪問布魯塞爾時就對媒體表示,在巴黎會議之前各國遞交的後2020年的氣候貢獻,並不會使得國際社會走上實現2攝氏度的路徑上。
按照科學家的計算,2攝氏度目標是指相對於工業化前(1850年)水平,2攝氏度是人類社會可以容忍的地球最高升溫。如果地球平均氣溫升高超過2攝氏度,全球遭遇沿海洪澇、饑餓、瘧疾、水短缺的人數將大大增加。
因此,這樣也就預示著巴黎並非是解決氣候問題的終點。
當然,巴黎協議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將最大可能地按照公平原則做出氣候貢獻。而彌合對於公平的理解,則需要各國互相的理解和合作。
第3個癥結是協議的法律地位
美國始終表示,不會在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國際條約中,明定在2025年前比2005年減碳26%至28%的目標。當地時間11月11日,美國國務卿克裏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巴黎氣候談判不會達成一項從法律上要求各國減排的“條約”。
11月初的一項全球調查結果顯示,與全球都認為這一問題十分緊迫相反,美國居民卻是最不關心氣候變化議題的人群之一。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須經美國國會批准,馬上要從美國總統位上退下來的奧巴馬,也面臨著共和黨把控下參議院的強大阻力。
但主辦國法國卻説,峰會結果須具法律拘束力。
巴黎氣候大會有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達成一個適用於所有締約方、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11月19日在北京表示,希望本月底舉辦的巴黎氣候大會能夠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並相信大會最後會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