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十三五”熱點大家談: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時與勢總體有利

中國新聞人民網 2015年11月18日 11: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重大判斷,對於我們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主動全面深化改革、主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時與勢總體于我有利:

  “十三五”時期依然存在重要戰略機遇期

  早在今年五月,習近平總書記就編制十三五規劃到各地調研,在與地方領導同志座談時指出,目前的“時和勢總體于我有利,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這一判斷現在正式寫進了“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整個規劃《建議》也正是立足於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時”與“勢”的判斷來謀劃和佈局的,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和指導性。

  “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概念是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的。基於當時的國內外環境特徵的深入分析,報告指出:“綜觀全局,21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説,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事實證明,當時的判斷是正確的。經過13年的艱苦努力,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緊抓機遇,乘勢而上,如今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個大臺階。那麼,在我們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最後衝刺的幾年,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還存在不存在,我們能不能繼續保持這樣的判斷,順時勢而謀變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時”依然存在。總體上可以判斷: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而且,隨著我國物質基礎更加雄厚、産業體系已經齊全、人力資本日益豐富、市場空間得以延展、中等收入群體崛起、制度優勢日益定型,中國“大國經濟”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更加堅實,新的發展空間和新的發展動力的興起支撐中國經濟保持長期向好這一基本面也沒有變。這五個“沒有變”是當今中國能夠繼續進一步向前發展並可以把握住的“時”。就是説,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依然存在。

  説到“勢”,與“十二五”時期國內外發展環境相比發生了深刻變化,也就是“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在改變著這個“勢”。

  從國際層面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是當今大勢。世界經濟在經歷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後至今仍在深度調整,其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還將存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復蘇進程艱難曲折,全球博弈更趨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已與世界經濟深度交融,外部環境的複雜多變性必然會影響到我國。但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群體力量在增強,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各方呼籲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儘管伴隨著中國經濟的一路成長,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責任論”等國際輿論一直此起彼伏,中國同美國等大國在貿易、匯率等問題上也時有磨擦,中國周邊疆域問題仍需解決,但如今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貨物貿易全球第一、外匯儲備全球前列的“大國地位”已經夯實。中國已經從世界的邊緣進入到世界中心舞臺,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升,尤其是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和影響越來越大,成為事實上的世界經濟新引擎。國際社會對中國快速壯大雖然存在矛盾心理,但依然期望中國經濟能夠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更多地支持和參與到國際治理新格局中,這樣有利於新的國際秩序的形成。

  從國內層面來看,一是要實現新一屆中央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未來幾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每年平均增長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即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之後,相當長時間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因此,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二是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已經達到中等收入階段,按照國際經驗,就是將面臨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其一系列基本特徵也逐步顯現出來,未來幾年我國要能夠爬坡過坎必須靠持續發展。三是當前我國正處在“三期疊加”階段,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既要解決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人口紅利消逝、勞動力成本上升的矛盾,又要迫切緩解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唯有順利實現發展模式、發展動力、發展結構的切實切換,別無他途。現在中央明確提出“雙中高”要求,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是為轉方式、調結構留下空間,為邁向中高端水平創造好的條件;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是要既擴大需求、又創造供給,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雙中高”成為新常態下發展的路徑選擇。四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以及産業變革蓄勢待發,不僅給中國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動力,而且隨其深入到社會信息化全過程,逐漸成為中國主體人群的“80後”、“90後”新一代青年的意識更加多元、開放、獨立和自由選擇,這不僅有助於推進我國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而且他們作為未來中國社會最有生機活力的主力軍已迸發出巨大的社會創業創新活力,正成為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源泉。

  因此,我們要準確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發生的深刻變化,應“時”順“勢”而為,及時由原來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轉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由原來規模快速擴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由原來簡單加入全球産業分工體系發展的機遇轉變為發揮大國影響力、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規則制定、保護和拓展我國發展利益主動發展的機遇上來。

  冷靜應對矛盾和挑戰:

  以發展新理念全力開拓發展新空間

  機遇的另一面就是挑戰。我們黨的一條成功經驗就是在歷史的重要關口始終能對時局保持客觀、科學和冷靜的分析,始終強調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我們正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從國際層面,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地緣政治日趨複雜,國際經濟規則主導權之爭強化。隨著中國深度融合經濟全球化進程,世界經濟波動特別是國際金融市場的跌宕會對中國産生越來越多的“蝴蝶效應”。這兩年,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際主要貨幣匯率劇烈波動,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震蕩,國際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強化,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危機風險不能緩解等,都會間接或直接影響中國經濟。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帶來産業發展急劇變革,我國既面臨迎頭趕上的機遇,也不排除因發達國家技術優勢強化、我與其差距拉大、傳統産業面臨被技術性淘汰的風險。從國內層面,“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處於傳統動力弱化而新動力生成的調整期,面臨經濟下行和轉型升級雙重壓力,週期性和結構性雙重矛盾交織,從今後一個較長時期,我們還要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解決好諸如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收入差距擴大、社會建設滯後等突出問題。

  因此,“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過關期和窗口期,所有的矛盾、風險和挑戰都蘊含在這種“轉換”和“闖關”之中。這是一個充滿陣痛、十分艱難而又拖不起、繞不過的過程。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的內涵變化,增強信心、主動適應,牢固樹立《建議》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發展理念,切實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用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用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不斷釋放新需求,努力創造新供給,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將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機遇和潛力化為現實,將風險與挑戰化為動力,不斷開拓我國發展的新境界。

  (作者係經濟學博士、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