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專家解讀“十三五”規劃建議:經濟轉型釋放經濟活力

中國新聞國際在線 2015年11月13日 14:3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武玥):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也隨之成為國際輿論的關注焦點。

  “十三五”規劃建議繪就了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被視作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戰略部署,在歐洲引發了持續關注。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歐盟前任地區委員會秘書長、歐洲學院中國問題專家格哈德·斯塔爾教授。他首先將“十三五”規劃同歐盟的2020戰略做比較,稱中國其實與歐盟在根本上有著相同的發展目標,未來五年的關鍵在於政策的落實。他説:“我認為這些中期規劃的核心問題在於,政府首先需要選擇正確的發展目標,正如‘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所涵蓋。這與歐盟的2020戰略發展目標非常相似,例如穩定的經濟增長、包容性社會、消除貧困,以及發展環保型經濟模式,這些內容全都出現在了‘十三五’規劃中。但關鍵在於政策的落實,在於這些發展目標是否能夠在持續、穩定和透明的機制下實現。”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這也引發了外界對中國未來五年經濟增長的猜測。斯塔爾教授認為,“十三五”將中國經濟發展重點放在了經濟轉型,而非一味追求數字,為轉型提供了更多空間,如實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實際現狀。他表示:“關於中國未來經濟發展這一辯題的重點並不在於GDP的增長率是否下滑,而在於中國在從生産出口型經濟增長模式向以服務業為基礎的消費型經濟模式轉變的過程中,經濟結構的調整是否順利,是否會産生結構性障礙或者失調。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方向是非常正確的。”

  在談到經濟調整可能會帶來的挑戰時,斯塔爾坦言,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必然會帶來産能過剩企業的倒閉,中國將會以怎樣的速度關閉舊經濟模式上建立的過剩産能,又會以怎樣的速度找到服務業以及消費品的新增長點,將會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真正挑戰。不過,斯塔爾同時表示,相信“十三五”對經濟轉型的把握可以幫助中國釋放更多的經濟活力,從而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他説:“‘十三五’規劃提倡企業家精神,主張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大環境,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準備好通過適應轉變來對抗來自國際市場的壓力。從這個角度來説,‘十三五’規劃將會幫助中國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將“創新”這一概念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據統計,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創新”作為最高頻的詞彙共出現了27次。如何理解“創新”、如何利用“創新”應對“新常態”下的多重挑戰,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斯塔爾教授説:“我認為創新不只是研發高新技術,創新是指一個社會有能力創造出適應新産品與新科技的全新的發展模式。接下來的關鍵步驟是制定鼓勵創新的政策,無論是在中國、歐洲,還是在任何國家,將這樣的政策落到實處不僅需要提高全民教育水平,還需要轉變消費者的思維定勢。”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