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全面小康的行動綱領和路線圖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解讀“十三五”規劃建議
“今後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十三五’規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圖。”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吹風會上説。
理念破題 確立未來發展路徑
兩萬多字,八個部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與以往的規劃建議有很大的不同,全新的結構、全新的篇章佈局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是必須完成的任務。目標不能變,但是環境和形勢是切實變化著的。傳統的發展方式,舊常態下的發展路徑已經走不下去了,必須要在思想上進一步解放,在理念上進一步破題,才能找到正確的發展路徑。所以,‘十三五’規劃建議特別重視理念先行,提出了五大理念。”楊偉民告訴記者。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理念上破題了,發展的路徑也就找到了。五大理念決定了未來我國的五個發展路徑,也就是創新發展的路徑、協調發展的路徑、綠色發展的路徑、開放發展的路徑、共享發展的路徑。五個發展路徑奔向一個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如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如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如何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加快?規劃建議有著針對性的回答。網絡強國戰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楊偉民為中外記者簡明扼要地介紹梳理了規劃建議中重要的戰略、工程和行動的內容。
問題導向 措施精準啃硬骨頭
50項左右的戰略、工程、計劃、制度、行動,300項左右的重要舉措……“十三五”規劃建議內容非常豐富。“規劃建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問題導向、措施精準。”楊偉民説。
根據建檔立卡的摸底情況,現在剩下的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其中有2000-2500萬屬於失能人口,已經失去勞動能力了。
楊偉民説,規劃建議中關於怎麼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提了六個途徑:一是就地發展産業,現在大家都追求綠色、生態的産品,在好的環境下生産出來的産品賣得很好,很多地方創造出了經驗;二是轉移就業,和城鎮化相結合,只要進城打工就可以脫貧;三是異地扶貧,這是難度最大的,因為現在剩下的貧困人口相當多的一部分是生活在高山、高寒缺氧、大山、荒漠化地區、石漠化地區,所以要通過移民搬遷徹底改變生産和生活條件,從而實現脫貧;四是生態保護脫貧,很多地區的貧困人口是生活在生態環境十分重要的地區,比如青海三江源地區,要通過生態保護創造一些公益性的崗位,通過保護生態實現脫貧;五是很多貧困人口,特別是返貧人口是大病造成的,要通過健全醫療保障體系來實現脫貧;六是剩下的全部納入低保,實現低保縣和貧困縣的有機銜接。
未來發展,還有很多難題待破解。如何解?
“規劃建議也講了很多新的改革內容和舉措。重點強調了三個關係我國未來發展動力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性環境的改革,包括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楊偉民説。
創新發展 新制度新工程貫穿規劃建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生産力,“十三五”規劃建議中,許多新制度、新工程、新計劃令人眼前一亮。
楊偉民在國新辦吹風會上進行了重點説明:
——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是針對我國土壤耕地以及糧食生産和倉儲面臨的新形勢,提出的一個新制度。
——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産收益扶持制度,也是一個新的制度。很多水電、礦産資源的開發會佔用一些集體的林地、耕地。要採取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的方式進行補償,這是一種新制度的探索。
——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是一個非常新的制度。目標是合理地進行分配,做到總量雙控並建立起真正的交易市場,也要保障實現公平、公正。
——中華典籍整理工程,是一個全新的工程。歷史上傳承下來很多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的典籍,要系統地進行整理,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體系。
——近零碳排放示範工程在全球也是非常新的一種嘗試,就是要選擇一些地區實現碳排放接近於零,從而創造一種綠色發展的新模式、新道路。
——危險化學品和化工企業生産、倉儲安全環保搬遷工程,是在“812”天津港瑞海公司特大火災爆炸事故以後,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重新確定的工程,要從源頭上減少危險源。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是針對現在勞動年齡人口減少,農民工增長速度大幅度降低,農民工的素質不高提出的計劃。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