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十三五”新發展格局:“四個全面”戰略下的五大發展理念

中國新聞宣講家網 2015年11月06日 17:4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次會議主要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至此,面向“十三五”的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到準備期和啟動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進入到決勝階段,黨的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也進入到新的階段。“十三五”的新發展格局,將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下,堅持“五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全面推進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大思維、大戰略、大格局、大智慧,從而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平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QQ截圖20151106085920

  一、“十三五”新發展格局的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是對“十三五”發展思路和邏輯體系的核心體現。即要通過基本框架的分析解決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的問題,對於“十三五”發展格局來説,即要明確什麼是基礎、什麼是目標、什麼是現實、什麼是路徑的問題。

  根據五中全會《公報》,“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來制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四個全面”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戰略舉措,為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動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證。因此,“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是“十三五”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和條件。

  根據新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徵和現實條件,五中全會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構成目標進行了全面闡述,從而使“十三五”的發展目標更清晰、更系統、更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體系包括五個組成部分即: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其中,既將全面小康的概念從經濟社會領域拓展到文化、生態和制度領域,又在原有的經濟社會指標中形成了創新,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等。這此目標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更加豐滿充實,也更具實踐性和現實性,反映了國家和人民在新時期的核心需要。

  經濟新常態仍然是“十三五”時期的經濟運行環境和發展的現實條件。但在“十三五”時期,經濟新常態的具體構成有了新的變化,對經濟新常態的策略也將從認識和適應經濟新常態,轉為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QQ截圖20151106090156

  總體上,“十三五”時期的經濟新常態的核心特徵如下:消費上,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産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投資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進出口上,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産業組織上,傳統産業供給能力存在明顯超出需求的壓力,産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併重組、生産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産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産要素上,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市場競爭上,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資源環境上,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上,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産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産業發展方向。總體上,“十三五”時期的經濟新常態的核心就是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

  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基礎,我們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定位,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路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把握髮展新特徵,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而要想實現這一發展,則必須完善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因素,為“十三五”時期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的動力和支撐。

  二、“十三五”新發展格局的核心理念和動力支撐

  發展理念既是發展格局的策略和原則,也是動力和支撐。“十三五”戰略格局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成為核心的發展理念,並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等多個方面全面影響“十三五”的發展格局和運行環境。從性質和作用上看,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新發展理念體系,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深化改革,開拓前進,推動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

  從內在結構看,五個方面的發展理論各成體系,相對獨立。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應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必須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從內在聯絡的關係看,五個發展理念各有側重,但相互呼應、協調一致,既服務和服從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又彼此配合解決發展中的棘手矛盾和問題。從經濟發展的基本結構看,生産要素和市場空間是支持經濟增長的核心因素,而五大發展理念則作用於生産要素和市場空間的提供,從而為“十三五”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創新的著力點是增量的擴張,包括新要素的培育、新産業的扶持、新模式的創造和新市場的開闢等,因此,應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協調的著力點是對存量的調整和融合,從而置換出閒置資源(要素),或騰挪出新的産業發展空間,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開放的著力點是利用好外部資源和外部市場,同時通過引入新的要素和技術,為國內企業的發展創新和整合協調創造條件,應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綠色的著力點是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為新産業、新技術的落地提供市場空間,同時,也將部分要素和資源進行強制性調整,使其生産效率更高、生産效果更好。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共享的著力點是為了讓生産更好的與分配相銜接,分配更好的與需求相銜接,並注重收入的公平合理,從而為生産的擴張提供更加有效的需求支撐,使總供給和總需求更趨向於平衡,從而為公共産品和社會服務領域中引入市場力量創造條件,從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突顯。

  三、黨的建設是“十三五”新發展格局的堅強領導核心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在“十三五”的新格局中,將通過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建設的領導核心作用主要表現在決策、動員、落實和法治四個方面。

  第一,黨的建設在“十三五”新發展格局中的決策作用。黨的建設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制度化建設,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諮詢機制。 完善信息發佈制度。

  第二,黨的建設在“十三五”新發展格局中的動員作用。黨的建設應充分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激發各族人民建設祖國的主人翁意識。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

  第三,黨的建設在“十三五”新發展格局中的貫徹落實作用。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本建議確定的發展理念、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各級黨組織要從實際出發,推進各級各類規劃的落實,要增加明確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把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第四,黨的建設在“十三五”新發展格局中的法治作用。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加快重點領域立法,堅持立改廢釋並舉,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堅持依法執政,全面提高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