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1月3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主要成果——《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正式發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就《建議》起草情況所作的説明中指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必須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從國內生産總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至少也要達到6.5%。
多位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國經濟必須保持中高速增長。在經濟新常態下,綜合各方面因素,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在7%左右的“合理區間”內運行。
“6.5%”的經濟增長是底線
習近平指出,國內外主要研究機構普遍認為,“十三五”時期我國年均經濟潛在增長率為6%-7%。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今後要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是可能的,但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也比較多。這是因為,未來一個時期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將持續乏力,我國投資和消費需求增長放緩,形成新的市場空間需要一個過程。在經濟結構、技術條件沒有明顯改善的條件下,資源安全供給、環境質量、溫室氣體減排等約束強化,將壓縮經濟增長空間。經濟運行中還存在其他一些風險,如杠桿率高企、經濟風險上升等,都對經濟增長形成了制約。同時,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增長速度會相應慢下來,這是一個基本規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11月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實現兩個“翻一番”目標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速是做不到的,所以“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依然要保持中高速的增長。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説,追求6.9%、7.0%、7.1%這些具體數據意義不大,糾結0.1、0.2的差距沒意思,要追求穩定的增長。如果“十三五”時期6.5%-7.0%的增速能夠保持穩定,那就是合理的增速。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十三五”時期經濟增速達到6.5%-7%應該沒問題,只要增速不低於6.5%,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預期目標就基本能夠達到。
此外,此次五年規劃在注重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就業、效益、環境等指標。《建議》豐富了“十三五”時期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內涵,即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新産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新常態下,特別是‘十三五'時期,著力點是要全面提升要素生産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此前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説。
保持“合理區間”有條件
一段時間以來,對於中國經濟“十三五”時期的增速,各方有不同的看法。比較樂觀的看法認為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還可以達到8%,也有一些機構下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測增速,例如IMF預估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降至6.3%,瑞士聯合銀行將對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下調至6.2%,而悲觀者預測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
悲觀者的質疑主要源於剛剛公佈的2015年三季度GDP增速,為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的6.9%。對此,徐紹史指出,在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今年前三季度保持6.9%的增速,表明中國經濟一直在合理區間運行,且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當前,在新常態下,中國發展的環境、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但依然具有在“十三五”期間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條件。徐紹史指出,從全球來看,和平發展依舊是時代主題,中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中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7000多萬市場主體,因此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這也是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我國經濟不僅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且隨著改革的推進和一系列政策的落實,正在形成新的增長動力。主要包括:深化改革正在釋放全社會發展動力;居民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模式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互聯網+”行動計劃已初見成效;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正加快孕育,新興産業發展迅速已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裝備製造業産品出口和企業走出去展現出良好前景;宏觀調控水平不斷提高,宏觀政策仍有運用空間。
劉世錦認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機制和新商業模式是未來經濟重要增長點。“互聯網+”、綠色發展、機器人等,像潮水一樣,對行業全覆蓋後將大大提升要素生産力。
瑞銀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相信“十三五”規劃將繼續出臺促進就業、提高工資增速、擴大社保覆蓋範圍、進一步發展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從而繼續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其中,降低行業準入、放開競爭性領域服務價格將有助於吸引相關領域的私人部門投資。預計未來幾年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將繼續上升至50%以上。(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