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二戰硝煙正濃的歲月裏,一位從中國遠渡重洋去往英倫的“大使”,以其天性的優雅淡定慰籍了無數在倫敦大轟炸中驚魂不安的心。
她是我們最早的熊貓使者,她叫“明”----可愛可親的小“明”。
旅居倫敦的中國作家、詩人、藝術家蔣彝創作的關於“明”的插圖童話,1944年由企鵝圖書出版。
文/光明日報駐倫敦記者 戴軍
習主席訪英期間,倫敦動物園收到一份特殊禮物——一尊雕塑。這尊雕塑不是一位名人,而是一隻大熊貓。這只熊貓曾在二戰中對鼓舞英國人民的士氣做出了奇特的貢獻。
這只名叫“明”的熊貓,有著二戰英雄般的傳奇經歷,她曾被當今英國女王撓過癢癢,曾任憑狂轟濫炸而安然自若,曾被製作成明信片廣為傳播,去世時像一個大人物那樣榮登《泰晤士報》的訃告欄。
【“熊貓外交”前史】
早在熊貓外交開啟之前,“明”就以她特有的安之若素與和藹可親,架起了中英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橋梁。
1937年,“明”出生於熊貓故鄉四川。在那個動物保護觀念仍未形成的年代,她被捕獲並數次倒賣,最終落到美國銀行家佛洛依德·丹吉爾·史密斯(Floyd Tangier-Smith)手上。
史密斯在汶川一共收購了十余只大熊貓,但有一半左右沒等上路便不幸夭折,“明”和另外幾隻大熊貓一起登上遠赴歐洲的旅程。由於日本侵華,正常的沿長江而下到上海的方案就無法實施,只能繞道去香港。
據史密斯的回憶文字,那條路匪患猖獗,路途顛簸,熊貓被裝進籠子用卡車運送,其中一輛卡車中途翻車,兩隻熊貓臨時逃脫。到香港裝船時,他發現又有一隻夭折。
倖存的五隻熊貓被裝上一艘貨輪的甲板。抵達倫敦時恰逢暴雪紛飛,那只名叫“奶奶”的不幸罹患肺炎,兩周後便病逝了,另一隻叫做“小開心”的被一個德國動物販子買走,輾轉于納粹德國的各大動物園,最後去了美國。其餘兩隻熊貓的名字是“小笨蛋”和“小生氣”,均源自《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明”那時還是幼崽,叫做“貝貝”。
負責管理倫敦動物園的倫敦動物協會或許覺得小矮人的名字不夠高大上,“貝貝”也像是昵稱,於是把收購的三隻熊貓分別冠以中國朝代的名字——“唐”、“宋”和“明”。
明朝晚于唐宋,“明”也是三隻裏最小的。然而,最小的最有人緣。“明”很快成為當時倫敦的明星,她的形象頻繁出現在卡通、明信片、玩具、報刊雜誌中,甚至連剛剛起步的電視都留下她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