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作者: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 李冠傑
10月21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在英國議會進行演講,高度讚揚了深受中英兩國人民支持的中英關係。中英兩國進一步親密源自於過去幾年雙方在經濟上的相依依賴,相互促進。卡梅倫2013年12月的訪華解凍了之前出現的不愉快氣氛,隨後中英經濟往來回暖,貿易額顯著增加。2014年中英雙邊貿易額達808.7億美元,同比增長15.3%,比5年前的391.6億美元翻一番。經貿數據證明,中英之間在經濟合作上不存在重大障礙,只需打開闔作通道便會扶搖直上。拋開其他因素,從經貿合作入手,中英關係進入了一個合作黃金期。
在今年3月英國宣佈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後,中方有意推動中英關係更進一步。習近平主席的訪英為英國帶去了300億英鎊的大單,涉及核電、高鐵、金融、航天等領域,直接助推雙方經貿關繫上了新臺階。英國積極加入亞投行屬於金融領域合作,中國迅速參與英國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雙方發揮了各自的優勢,使對方都能體會到互補優勢帶來的愜意。無怪乎習近平主席在英國議會中稱,中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
中英兩國構建“利益共同體”有著廣泛的合作根基。長期以來,英國人在經濟領域具有豐富的治理經驗。俗話説:法國人善政治、德國人善哲學、英國人善經濟。英國是産生經濟學家的國度,亞當 斯密、李嘉圖、凱恩斯等經濟學大師在近代經濟發展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論上及經濟治理實踐上的經驗是英國人不可估量的財富。反觀中國,從一定意義上説,對現代經濟的探討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在中國人民的辛勤努力下,中國獨立探索出了一條經濟發展之路,使廣大人民擺脫了貧困。中國在經濟實踐中積累了更多的基層經驗,在高鐵、基建等領域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英國理論和中國實踐的融合,這是中英經貿合作順利發展的雄厚根基。
中英兩國構建“利益共同體”也是各自需求使然。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英國經濟下滑。2010年保守黨組建聯合政府後,開始採取緊縮政策,財政大臣奧斯本大力削減開支。過去幾年,英國經濟保持了較高速增長。但英國人明白,經濟發展離不開資本支持,讓國外資本進入英國市場似乎成了一種共識。此外,英格蘭需要重振北方經濟,以發掘帶動經濟發展的增長地帶。2014年,奧斯本提出打造“北方經濟帶”的計劃。隨著保守黨政府獨立執政,這項計劃得以繼續推進。注重基礎設施更新和建設是建造“北方經濟帶”的基礎項目,而這些項目則是中國非常擅長的。對英國而言,在歐洲經濟和全球經濟形勢仍複雜的局勢下,與中國構建“利益共同體”有助於發展其國內經濟。
當然,中國提出構建中英“利益共同體”有其自身的原因。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國內經濟發展順利的情況下思考如何使這種繁榮持續下去。一方面要對內深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對外謀求合作以尋求相關發展經驗。中國把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推廣到世界其他國家,既可以為企業尋求持續發展,又能使其他國家受益。在建立亞投行和推出“一帶一路”之後,中國需要其他國家的參與,發達國家的參加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經濟管理經驗。今年3月英國率先加入亞投行,以實際行動給中國投贊成票。英國加入亞投行可以帶來豐富的金融業服務經驗和相關制度規則,有助於亞投行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從這點而言,中國需要英國,構建“利益共同體”是現實和未來所需。
另外,構建中英“利益共同體”或許是為了對那些懷疑中英經濟合作誠意的輿論觀點給予回應。在一些人看來,中英關係突然變得如此親密似乎有點不現實,他們質疑中國與英國進行經濟合作的動機。在中國把最具優勢的領域推廣到英國時,英國也出現一些些議論的聲音。習近平主席關於“利益共同體”的表述對此類觀點作出回應,充分肯定了雙方經濟合作是使雙方受益的真實目的,以毫不掩飾的肯定話語增進了中英合作的正能量。
中國跟英國談論利益符合英國人的思維習慣。英國有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英國的國家構建中一直非常關注各類人群的利益,進而發展出一套英國式的經濟生活方式。追求利益,特別是追求國家利益,並非是拿不出臺面的事物,而是人類生活中的常態。從這點看,構建“利益共同體”能從中國方面提出,這也表明中國已經諳熟國際社會規則很久了。
中英之間建立“利益共同體”符合雙方的國家利益,兩國有條件、有技術、有資本、有人員,足以用事實應對那些流言蜚語。在中英交往過程中,優勢互補使合作變得自然而然,必是件樂事。在堅實的經濟交往根基上,發展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並不是件難事。隨著經濟、人文等領域的不斷深入交流,其他領域的誤解、難題會逐步解決。這是一個美好時代,中英兩國人們必會在合作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