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中英文明對話:我們互相能學習點兒啥?

國際新聞央廣網 2015年10月22日 09:1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當地時間21號,習近平主席在英國訪問的重要一站是帝國理工學院。眾所週知,英國名牌大學雲集,在牛津和劍橋的家鄉,沒有兩把“刷子”,肯定無法獲得這樣的機會。一份統計數字指出,2005年,帝國理工學院的學者在《科學》《自然》期刊發表的論文裏只有3%與中國學者合寫,而2015年這一比例達到22%。足見,與中國廣泛深入的合作是重要原因之一。

  説到學校,就不得不説説“學習”這件事。筆者本人到英國正是為了學習,而到倫敦的短短幾天時間裏,筆者已經碰到了許多懷著同一個目的到訪英國的同胞。從北京飛倫敦的飛機上,坐在左手邊的女士就是來英國學習數據統計的,到了酒店碰到來英國學習農業的國內專業人士等等。這其中,既有國內的科研機構,也有政府部門,更多是來自企業的同胞。

  事實上,每年大致有15萬中國留學生在英國學習,教育已經成為英國龐大的産業。我們可以從英國學到的東西很多,這中間既包括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包括教訓——我們可以從英國走過的彎路裏學到很多東西,例如,倫敦在工業化時代也曾經霧霾嚴重,後來經過治理得到了解決,我們完全可以從英國的經驗和教訓中獲取參照。

  學習從來就是相互的,我們學習英國,英國也學習中國。有的人可能會説,英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英國處於後工業時代,我們還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英國能從中國學習些什麼呢?

  現實中,英國真的在學習中國。例如,學習中國人的勤勞務實。英國《衛報》就曾經報道稱,中國的勞動者年均工作2000至2200小時,《衛報》借此號召英國人向中國學習。

  又例如,學習中國的教育理念。大家都看過英國電視機構製作的紀錄片《中國式教學: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把中國的老師引入英國,去研究他們的教學方式和管理理念。事實上,在教育這件事情上,英國人已經徹底放下了矜持,做起了中國的學生。

  事情的起因是,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考試中,英國人同樣視為“祖國花朵”的孩子們表現糟糕透頂,數學、閱讀、自然科學的排名都很低。而相比之下,來自上海的中國學生各科成績都名列第一。情急之下,去年英國政府派了50位數學老師到上海觀摩學習。記得在一堂觀摩課上,英國的教育大臣問一個中國學生,“你將來想做什麼?”孩子的回答是“科學家”。教育大臣特魯斯當時心頭一震,“在英國,想當歌星、影星、球星的孩子非常多,想當科學家的鳳毛麟角”。

  今天,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的輔導教材已經有了英文版進入了英國的課堂,深圳一所學校的學生的校服也進入了英國一家博物館進行展出。

  可以看出,英國和中國都有很多想要從對方身上學到的東西。英國哲學家培根説過,“人們愈是賢明,愈低著腰向他人學習”。我們也期待著,習主席此訪能夠讓中英間的相互學習、互相借鑒的風氣越來越濃。(央廣網評論員 王健)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