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筆者的朋友圈近日流傳這樣一個段子:習主席訪美前夕,米歇爾在白宮拿出2014年彭麗媛贈送的“厚德載物”題詞用剛學會的漢語給奧巴馬讀:“好多債務。”奧巴馬聽後忙説:“No!No! No! 中國文字應從左向右讀。”於是,奧巴馬用不標準的中文讀:“無債多好。”段子雖逗,但其中反映出來的包括債務問題在內的中美金融領域合作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毋庸置疑,目前中美雙方在金融領域不理解、缺乏溝通的現象仍然存在。但就像一對常年吵架的夫婦,經過幾十年的相處,現在已經誰也離不開誰。中美之間在金融領域的相互合作永遠重於衝突,共同利益永遠大於分歧。雙方均有持續加強合作的內在需求和強大動力。
一方面,對美國來説,中國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如重大裝備、高鐵等諸多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從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美國需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像中國這樣巨大的潛在市場。
而在國際金融事務上,美國也需要與中國合作。美國佔全球GDP比重已經從峰值時(1985年)的32%以上,降到現在的20%左右,而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貢獻全球新增GDP高達30%以上。借此,在重大國際金融事務上,美國需要逐步讓出一些領域,由中國來承擔與之經濟實力相匹配的國際責任和國際擔當。如當下熱議的IMF份額改革和治理結構改革,都是發展中國家影響力日益提高對國際金融秩序所提出的新要求。另外,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在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同時,也會相應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這在客觀上也減輕了美國的負擔。
另一方面,對中國來説,中國的製造業已經達到世界較發達水平,但金融行業與其他領先行業差距仍然很大。所以中國也亟需加快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大膽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通過國際競爭倒逼國內金融機構的成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越來越多的中國産品在全球銷售,都對人民幣的國際化提出現實的要求。現在SDR的一籃子貨幣中,人民幣是唯一一個沒有加入的國際主要貨幣;而美元仍是首要國際結算貨幣,所以和美國的合作將非常重要。
同時,介於金融市場聯絡的日益緊密,中美雙方監管機構應加強合作,以應對資本市場的非系統性波動,避免政策的“負面外溢性”。今年8月份以來,中國股市、匯率市場的巨大波動,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了美國市場。而相應,美國市場的變化也都在中國市場得到迅速反應。由於中美是全球的兩大系統性重要性國家,相關重大政策不僅會對對方市場,更會對全球市場産生直接影響,加強合作也就愈顯緊迫和重要。
最後,中國承認、並尊重美國作為世界金融頭號強國的地位,但同時美國也應理解、並尊重中國作為新興國家代表應該享有的合理地位。中國美雙方在金融領域的合作不是零和博弈,但任重而道遠。期待習近平主席這次“增信釋疑”的美國之行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
(胡玉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海外網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