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9月19日,由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與中國美術學院聯合舉辦的“走進設計師的世界”設計交流活動在浙江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舉行,來自美國及國內知名企業與高校的9位設計師就工業設計、交通工具設計及娛樂概念設計等內容,與國內20余所高校近千名設計相關專業學生展開交流和互動。 新華社發
編者按 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啟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此訪為中美雙方總結過去、思考今天、規劃未來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中美雙方只要守住不衝突不對抗的底線,築牢相互尊重的基礎,就一定能做好合作共贏這篇大文章。在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中,如何推動中美合作共贏收穫更多成果,引人關注。本報邀請有關專家對此展開解讀。
增信釋疑為中美關係健康發展奠定戰略基礎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徐長銀
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其影響力已遠遠超出雙邊關係的範疇,具有豐富的戰略意義和內涵。中美關係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全球形勢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中美關係發展順利,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全球之福,反之不僅傷及彼此,也對全球造成負面影響。這正成為世界上越來越多人們日臻成熟的共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開啟的美國之行,是在重要時刻的一次重要訪問,在中美關係發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必將為中美關係未來的戰略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
中美建交30多年來,中美關係的發展經歷了許多風雨,也少不了磕磕碰碰,但是在雙方的努力下,尤其是通過雙方高層的交往和對話,使中美兩國間的經濟聯絡日益加深,民間交往日益密切,中美關係克服了種種障礙,其發展方向一直行駛在正確的軌道上。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同奧巴馬總統在安納伯格莊園就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達成重要共識,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也為中美關係的發展前途展示了更為光明的畫卷。
不過,我們也應當看到,由於中美兩國歷史文化背景、社會制度、發展階段不同,兩國間難免存在矛盾和分歧,隨著彼此交往的加深還會産生新的矛盾。在16日舉行的外交部“藍廳論壇”上,外交部長王毅在主旨演講時就特別強調,期待中美雙方“在各個層面保持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消除戰略疑慮,避免戰略誤判”。
這一講話頗具針對性。就在不久前,美國一些學者和媒體渲染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一些人認為美中關係走到了“臨界點”、“轉捩點”,美國迫切需要反思對華政策,需要重新制定對華“新”戰略,需要對華進行“純遏制”,要求美國政府採取強硬措施對付中國。
這些觀點歸根到底,仍舊是美國一些人的霸權主義思想作怪,也是當前中美關係發展的一大障礙。當前,美國一些人還抱著“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論不放,認為一個新興大國的崛起必然要挑戰守成大國,而守成大國必然要回應挑戰,雙方面臨的威脅多數通過戰爭來解決。因此,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國國力的日益提升,美國一些人越來越認為中國對美國構成了威脅,甚至提出了美中衝突不可避免、美中之間必有一戰的武斷結論。
這樣的觀點在美國輿論界引發激烈的辯論。這其中就有不少有識之士認為,美國應接受世界正在發生變化的現實,與中國加強合作,共同發展,這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6月份發表的一篇文章説,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東亞避免發生重大軍事衝突,這應歸功於美國與中國兩個大國的和解,這種和解由理查德·尼克松和亨利·基辛格發起,並且得到了此後歷屆美國政府和中國領導人的促進。如果按照最近一些學者的主張對中國採取對抗措施,東亞將成為另一個衝突地帶,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國《赫芬頓郵報》今年4月刊登一篇文章説,美國政治和商界精英中普遍存在“例外主義”心態,認為美國和西方具有獨一無二的優越性,美國是世界效倣的典範,並負責制定別人必須遵守的規則。文章説,這是一種陳舊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傲慢觀念,人們應該明白,“尋求控制和保持特權是愚蠢的”,美國應該接受世界經濟和政治重心將繼續東移的現實,尋求建立一套新的機構,成為其中平等的一員,而不是霸主。還有一些美國媒體報道認為,尋求遏制中國將會付出巨大代價,失去對方,美中都無法獲得經濟上的成功;美國必須承認中國“在國際體系中擁有發言權的合理願望”。
在這種雜音縈繞、形勢複雜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據報道,習主席此訪將與奧巴馬總統舉行多場會談,同美國朝野各界人士廣泛接觸,把中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講清,把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道理説透,把美國擔心中美在對待當今國際體系和亞太秩序等問題上發生衝突的“心結”打開。這些活動十分重要。當前中美關係的發展迫切需要雙方對各自的發展方向和戰略意圖進行再確認,對中美日益增長的共同利益進行再確認,對雙方承擔的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責任進行再確認。正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在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下旬訪美“是至關重要的時間點,有利於中美之間闡明意圖、管控分歧”。蘭普頓還表示,習近平此次訪美,應該為中美關係的戰略發展奠定基礎,讓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能夠順利過渡到下一屆政府。
應當説,美國的主流看法對當前的中美關係有著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在今年6月23日于華盛頓舉行的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開幕式上,美國副總統拜登在講話中表示,美中之間“會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存在分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停止攜手合作”,中美關係太重要了,“不僅我們要依賴它,世界也要依賴我們共同的成功”。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14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不贊成美國媒體放大美中分歧的做法,不認為美中關係已經到達臨界點,美中關係的發展時而合作多一些,時而困難多一些,但兩國關係目前仍處於正確的軌道,兩國在氣候變化、軍事交往、雙邊投資協定等領域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芮效儉還説,兩國元首會晤對於雙邊關係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是擴大合作、管控分歧的有效途徑。在南海、網絡安全等問題上,芮效儉認為兩國元首將借會晤之機儘量消除誤解,緩和分歧,並建設性地探索解決之道。他預計,此次“習奧會”將促使雙邊關係繼續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總之,中美關係的發展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只要雙方都認識到發展中美關係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認識到中美關係對中美兩國乃至對全世界的重要性,兩國就有合作發展的可能性和基礎。通過合作和對話,就能避免衝突和對抗,為中美兩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傳遞“正能量”。我們熱切期盼著習主席對美國的訪問獲得成功。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難離經貿合作“壓艙石”
——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
經濟日報記者 禹 洋
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訪美,是中美兩國領導人自加州“莊園會晤”和北京“瀛臺夜話”之後又一次見面,將為中美關係進一步指明方向。就中美關係中舉足輕重的經濟貿易往來相關問題,《經濟日報》記者專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
記者:您如何評價中美經貿關係幾十年來的發展?近些年,中美經貿關係與過去相比出現了哪些變化?
陳鳳英:總體而言,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是順暢的。美國現在是除歐盟之外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也是美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即便是在兩國關係遭遇風浪的時候,雙邊貿易增長也沒有停滯。
近幾年,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和中國經濟的發展,中美兩國間的經貿關係出現了新的特點。雙邊貿易吻合度提升,更趨向於“平衡”發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在經貿往來方面,中國更多的是依附於美國,需要美國這個巨大的出口市場來支持中國的製造業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發達國家經濟出現明顯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舊堅挺、保持穩定增長,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反而變得更加依賴中國。金融方面,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貿易方面,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數量大幅增長;投資方面,中國赴美投資金額已經超過美國對華投資,美國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第三大目的地。此外,中國民眾在美國購房置業、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遊客赴美旅遊等,都拉動了美國經濟增長。
記者: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進程中,經貿關係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緩慢的背景下,推動中美兩國的雙邊經貿往來,對於拉動中美兩國經濟增長、提振世界經濟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陳鳳英:經貿合作對中美雙邊關係而言至關重要,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是“壓艙石”和“穩定器”。在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美兩國在經貿合作上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需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經貿關係是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基礎,如果沒有經貿往來,新型大國關係就成了空殼。
美國和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代表著發達國家,而中國則是新興經濟體的代表。當前,美國經濟正在復蘇進程中;中國經濟雖增速放緩,但依舊保持了7%左右的較快增長。中美兩國可以説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龍頭”,如果中國和美國經濟出現問題,世界經濟也會跟著“大喘氣”。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雙邊經貿往來直接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
記者: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力量崛起、話語權提升,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出現“再平衡”趨勢,中美兩國的經貿往來也因此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小插曲”。您如何看待不時露頭的中美貿易爭端?
陳鳳英:貿易摩擦對雙方都會産生不利影響,應當儘量避免。對於已經産生的貿易摩擦和爭端,我們要有正確、客觀的認識。雙邊貿易本來就存在競爭,産生摩擦很正常。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增多,主要是因為雙邊貿易越做越大。貿易爭端和雙邊貿易量是正相關的,任何國家間的貿易往來都是如此。要清楚地看到,貿易摩擦和爭端在中美雙邊貿易中只佔了極小的一部分,合作始終是雙邊貿易的主流。因此,中美兩國相關機構、企業和民眾都應“常態化”地對待貿易摩擦,不誇大、不放大,正面對待,合理協調爭端。
對於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再平衡”問題,需要強調的是,中國並無意挑戰美國的全球話語權。但隨著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勢必會更多地融入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以人民幣國際化為例,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而且有望很快超越排名第四的日元。倫敦、盧森堡等國際金融中心都建立了完善的人民幣離岸市場,部分國家已經將人民幣列為外匯儲備。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貿易的需要。美國應當接受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這一不爭的事實。
此外,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等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機制和倡議,實際上有諸多共通之處。亞太之大,足以容得下中國和美國。中美雙方應開拓新的合作模式,尋求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中的共同點和相通點,將現有各項機制“打通”,共同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
記者:在經貿合作領域,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美有哪些亮點?中美雙邊經貿合作有望取得哪些新進展?
陳鳳英:首先,習主席將在西雅圖會見美國工商界人士,企業間合作和地方合作可能是討論重點。目前,幾乎美國所有大型跨國企業在中國都有投資。下一步,中國企業將通過並購、建廠等方式繼續擴大赴美投資。去年,奧巴馬總統來北京參加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期間宣佈,將中美商務旅遊多次往返簽證有限期延長至10年,為商業往來提供了便利。此次習主席訪美,可能也會帶去“大禮包”,促進地方合作和企業間合作。
其次,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可能成為此訪的一大亮點。從中國國內近期的動向來看,15日通過的《關於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有助於負面清單這一管理模式的國內外對接,為BIT談判打下了國內基礎。此外,深化國有企業和重點行業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等,也是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的表態。如果中美能夠簽署協議或者推進BIT談判,對中美雙向投資,尤其是中國對美投資,將形成極大的推動和保證作用,成為中美經貿合作的新增長點。
第三,此次習主席訪美,可能會較多地談到中國經濟。近期,由於資本市場波動和匯率調整,中國出現股市震蕩和匯市不穩,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商業界人士擔憂。作為負責任的新興大國,中國有責任作出解釋,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經濟情況,讓國外各界人士對中國經濟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因猜測引發對中國經濟和對華投資的擔憂。
多層次互動 促中美合作 邁上新臺階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
經濟日報記者 宋博奇
中美兩國之間多層次、多渠道的經貿交流對世界經濟的健康運行産生積極影響。日前,《經濟日報》記者就中美經貿關係的未來發展潛力等問題,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丁一凡
記者:近年來,中美兩國間的經貿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請問您怎樣理解中美經貿關係的重要性?
丁一凡:中美之間不斷增長的經濟合作與貿易往來是保證兩國關係發展不會大起大落的重要基礎。
1979年,中美之間的貿易額只有24.5億美元,到2014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已經超過5500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繼加拿大之後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美國則是中國繼歐盟之後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國。
除去雙邊貿易領域,投資也越來越成為連接中美關係的重要紐帶。截至2014年,中美雙方各類投資已經超過12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美國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已遍佈美國45個州。
以2014年為例,到11月底,美對華投資項目累計超過6.4萬個,實際投入達752.2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第四大外資來源地。同時,中國在美國興辦的貿易型和非貿易型公司也呈增長趨勢。2014年1至11月,中國企業在美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6.4億美元,同比增長27.1%。截至2014年11月底,中國企業在美累計各類投資超過385億美元,美已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三大目的地。
中國對美投資的迅速增長,為美國經濟創造出許多就業機會,為美國經濟復蘇作出了貢獻。王毅外長最近説,未來五年,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將達到2000億美元,為美國創造了4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美國對華出口將超過5300億美元,産生超過334萬個工作崗位。
中美之間密切的經貿合作影響到雙方民眾對對方的認知。比如,芝加哥全球事務理事會今年6月做了一次美國民眾對中國印象的民意調查,67%的美國民眾主張對華進行“友好合作和接觸”,僅有29%的美國民眾主張應“制約”中國崛起。
記者: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而美國經濟則處在回升期,兩國之間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必將更加緊密。習近平主席此番訪美,有關經貿的話題將成重頭戲,請問您怎樣看待高層交往對雙邊經貿關係的推進作用?
丁一凡:中美在經貿合作方面有許多交流的管道,政府之間還有年度的經濟與戰略對話,這些政府間的對話管道保證了經貿關係的穩定。國家領導人之間的對話對推進中美雙方關心的重大議題肯定是有巨大幫助的。比如,中美之間有關雙邊投資保護的協議已經商談了很久。習主席訪美肯定會與奧巴馬總統對此事作出更具體的承諾。
有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美國對華投資16.7億美元,同比下降19.6%。在此背景下,能否借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一契機,進一步發揮經貿合作對雙邊關係“壓艙石”和“推進器”的作用,引發了中美實業界更為熱切的期待。
記者:商務部日前透露,中國正在積極推進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有關這一協定的討論已成為近期中美兩國各界人士討論的熱門話題,請問您怎樣看待習近平主席此訪對協定談判的促進作用?這一協定對進一步挖掘中美經貿合作潛力有何推進作用?
丁一凡:中美的雙邊投資雖然近些年有長足發展,但與雙方的貿易額相比,還有很大差距。9月16日,美國94位CEO聯名呼籲“習奧會”重點討論《雙邊投資協定》(BIT),共同提升合作的利益。目前,中美雙方相互投資均只佔本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1%左右,這不太符合中美之間的重要關係。中美都把加強與對方的關係看作是全球性的重要戰略問題,但雙方相互投資的程度卻如此之低,不利於中美全球夥伴關係的發展。中美之間簽署雙邊投資(保護)協議,肯定會進一步挖掘兩國合作的巨大潛力。
習主席訪美期間與奧巴馬總統會在這一問題上交換看法,中美雙方有可能在加快雙邊投資協議的談判上作出更多的承諾,甚至定出一個時間表。
記者:近期,中美合作的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項目已經簽署協議。請問在您看來,中美之間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具有發展潛力的經貿合作領域?
丁一凡:前不久舉行的中美經濟合作有關項目情況媒體通氣會上,中財辦副主任舒國增提到,中美積極開展項目合作,目前已取得3項實質性重要成果。
第一個項目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的中方聯合體與美國西部快線公司合資建設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該高鐵線路從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到加州勝利谷和帕母代爾,最終到洛杉磯,全長370公里。現在中美合作雙方已經緊鑼密鼓展開包括確定融資計劃在內的相關工作,預計工程于2016年9月底開工。
第二個項目是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共同開發的非洲清潔能源項目。雙方約定,在肯尼亞大裂谷省的凱佩托地區建設60座1.7兆瓦的風力發電站,總裝機容量102兆瓦,項目計劃投資3.27億美元。
第三個項目是由中美企業共同投資設立的建築節能基金項目。中美相關企業正在發起成立中美建築節能基金,投資于中國的建築節能項目。中方參加企業包括中國建築總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萬科集團、浙江寶業集團、鼎暉投資等公司,美方參加企業包括華平投資集團、陶氏化學、通用電氣、霍尼韋爾國際、高盛、黑石集團等公司。
除了這些已知的項目外,中美之間在網絡金融、互聯網+物流、智慧化城市、新能源交通工具等領域也會有更多的投資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