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編者按: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當前,中國國力不斷增強、中美之間力量對比也在改變、雙方關係面臨深度轉型,與此同時,美國兩黨也正忙於2016年總統大選的佈局。在此背景下,習近平主席的美國之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奧巴馬政府此時邀請習近平主席訪美究竟出於何種考量?美國當前兩位主要總統候選人的政策傾向及未來美國對華政策走向如何?美國國內怎樣看待習主席訪美、對華輿論情況如何?面對變化,中國對美大政策是否有變?中美未來在全球及地區治理領域的合作重點何在,是否能有助於雙方關係發展,為全球和平作出貢獻?人民網與《當代世界》合作邀請專家圍繞上述重點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以饗讀者。
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2015年9月22日對美國進行正式國事訪問。這將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引發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近年來,中美關係一直動蕩不定,雙方在南海問題、網絡安全、中國軍事力量增長等問題上頻繁出現爭執,引發世人對雙邊關係走向的擔憂。不過,在看到中美競爭一面確實有所強化的同時,也應認識到,兩國合作的一面也在發展,戰略與經濟對話、高層互訪等機制仍在正常運行。簡言之,中美關係並未脫離正軌,只是行進得不那麼平穩。
維持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是中國外交戰略佈局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中國主動提出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就充分體現出中國對發展中美關係的期待。根據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中國在發展對美關繫上有三個著力點:一是加強戰略互信,有效管控分歧,確保不衝突不對抗;二是增進各層面交流,促進兩國相互尊重;三是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繼續互利共贏。然而,就當前來説,對美政策的重點應當放在加強戰略互信、有效管控分歧上。
從中美關係正常化後的雙邊關係發展歷程來看,合作共贏貫穿著全過程,而且構成維繫雙邊關係基本穩定的壓艙石和向前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相互尊重問題也始終伴隨著雙邊關係發展,美國對中國的尊重不足一直是干擾雙邊關係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不衝突不對抗則是近年來才突顯出來的問題。
這個問題産生的背景有兩個:一是奧巴馬政府大幅度調整美國全球戰略,結束反恐戰爭,將主要注意力從中東轉移出來,而經濟最為活躍、前景最看好的東亞地區則是其力量轉移的新方位。二是隨著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並在始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不凡,以及臺海局勢相對穩定,中國在外交上採取了更加積極作為的姿態,特別是在邊海維權上,改變了以往的一些在世人看來是委曲求全、息事寧人的做法。兩國的對外戰略在西太平洋地區發生碰撞。而這種碰撞又伴隨著中美關係正由普通大國與超級大國的關係轉變成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的關係,因此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修昔底德陷阱”和“大國政治悲劇”。從國際關係史來看,衝突對抗是大國關係的常態,尤其是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關係,衝突對抗更被看成是不可逃避的宿命。也正是基於此,中國從自己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大局出發,提出並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並將不衝突不對抗作為新型關係的首要內涵和目標。
對處在崛起進程中的中國來説,維持同美國關係的穩定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意義。就目前來説,保持雙邊關係穩定發展的關鍵是避免走向全面衝突對抗,因為一旦發生全面衝突對抗,所有的合作共贏成果都會煙消雲散。對中美兩國來説,避免衝突對抗的根本途徑是加強戰略互信。然而,戰略互信是個長期互動的過程,需要雙方持久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雙方應當在管控分歧上花大力氣,確保雙方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的分歧得到有效管控,不至於導致雙邊關係脫軌,進而滑向全面衝突對抗。對中國來説,積極主動同美國進行戰略溝通、互動,創造機會構建、完善兩國戰略合作機制,同時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同美方的交流,增進美國各界對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理解,應當是不二的選擇。
(作者係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