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捩點

中國新聞中國共産黨歷史網 2015年09月06日 16:5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習近平總書記説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贏得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完全勝利。這一勝利,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是民族復興的歷史轉捩點。

        為什麼這樣説呢?

        第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是什麼?

        中國人民為民族復興而奮鬥的歷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那場戰爭,不僅使中國簽訂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而且標誌著中國因國運衰弱,落後挨打,從此一步一步淪為世界列強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瀕臨亡國滅種的危險。由此開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那麼,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呢?當我們講到歷史屈辱和民族復興的時候,有人會追問:“你們要復興到哪去?復興到成吉思汗時代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元朝,還是復興到1840年前的大清朝?”如果這樣的提問不是惡意的,就是一種極大的誤解。我們所説的民族復興,不是拓展疆域、擴大領土領海,恢復到元朝和清朝鼎盛時期的民族復興。即使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我們也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並已同周邊許多國家解決了劃界問題。儘管我們不懼怕任何人強加給我們的戰爭,但我們追求的是走和平發展道路。

        我們所説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歷史任務,一是救亡,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發展,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具體地説,具有六個方面的歷史性標誌:一是民族覺醒,改變中國人被人看不起的歷史;二是民族獨立,變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為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國家;三是人民解放,改變人民大眾被壓迫被剝削的命運,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四是民族強盛,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綜合國力名列世界前茅;五是祖國完全統一,領土完整,國防鞏固;六是國際地位提升,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中國的積極貢獻。

        第二,為什麼説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捩點呢?

        我們説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捩點,就是基於抗日戰爭對於我們實現上述歷史任務,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首先,抗日戰爭改變了中國任憑列強宰割奴役、瀕臨亡國的歷史。其次,抗日戰爭改變了中國一盤散沙的歷史,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和共産黨的敵後遊擊戰爭相互配合,第一次實現了全民族的抗戰。第三,最重要的是,抗日戰爭振奮了民族精神。第四,抗日戰爭也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四大突出貢獻,表明的就是: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捩點。

        第三,為什麼説抗日戰爭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民族復興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是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們不妨對中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不同境遇和不同地位,進行客觀的歷史比較。

        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彪炳史冊;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乘機進攻德國在華的膠州灣租借地及膠濟路。中國的北京政府起初宣佈“決意嚴守中立”,後又因膠州灣問題涉及中國利益將這一區域劃為戰區,既想收回膠濟灣租借地,對日本的軍事行動表示異議,又要求山東駐軍對日軍的行動不予抵抗。而日本則得寸進尺,向袁世凱提出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二十一條”,引起民意強烈不滿。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國民黨政府起先也是忍辱退讓,但是中國軍民決不當亡國奴,開始了悲壯的局部抗戰歷史。1937年全國抗戰開始後的八年時間裏,中日雙方投入總兵力達400余萬人,戰線長達1800多公里,戰區面積約160萬平方公里,中國直接和間接捲入戰爭的人口達4億多,形成了全民族團結禦侮的強大力量。中國人民的抗戰,不僅保衛了自己的家園,而且牽制了日本絕大部分陸軍主力和部分海空力量,制約了他們的“北進”和“南進”戰略,粉碎了他們與德、意法西斯會師中東和西伯利亞的大戰略,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其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收回了台灣等領土領海;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上,中國政府想收回德國在山東的特權都沒有成功。在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政府經過談判廢除了英美政府1840年以來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曾經和中國政府訂立過不平等條約的比利時、盧森堡、挪威、加拿大、瑞典、荷蘭等國跟著先後放棄了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有關特權。中共中央在《關於慶祝中美中英間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決定》中,也強調由於我們堅持抗戰,形成了民族統一戰線和國際反法西斯戰線,“使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使中英美間不平等條約得到廢除”。在此基礎上,1943年11月,在中美英三國首腦參加的開羅會議上,確定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得的或佔領之一切島嶼”。特別是,明確將“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根據《開羅宣言》,我們不僅解放了東三省,而且光復了台灣、澎湖列島,洗雪了甲午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遭受的恥辱。

        再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參與創建聯合國;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沒有任何發言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1942年1月1日,發表了由美、英、蘇、中領銜,26個國家簽署的《聯合國家宣言》。中國參與這樣的國際文件,在中國近代史上是第一次,標誌著中國的抗戰已為世界矚目。為把戰時的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與戰後建立新的世界安全機制結合起來,1943年10月27日,中國又和美、英、蘇在莫斯科簽署了《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即“莫斯科宣言”,決定成立聯合國。後來經過開羅會議、美國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到1945年4月25日在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制憲會議,中國為創建聯合國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聯合國成立時,中國被規定為永久性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後的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通過兩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國際地位的比較,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確實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捩點。

        第四,為什麼説中國共産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走向復興之路,是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我們尊重歷史,不否定國民黨政府及其軍隊在抗日戰爭中作出的貢獻,但同時必須認識到中國共産黨在這場偉大的鬥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就是中國共産黨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發揮了尚義、領航、支柱作用。

        一是尚義。舍生取義為人之大德。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首先體現在當民族危亡降臨到我們頭上的時候,能夠以民族大義為重,捐棄前嫌,主動提出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推動全民族抗戰奠定了最重要的政治基礎。可以這樣説,沒有中國共産黨的尚義之大德,就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沒有全民族抗戰;沒有全民族抗戰,就很難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説中國共産黨是抗日戰爭勝利的中流砥柱。

        二是領航。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形成了全國抗戰的壯麗局面。這個時候,中國最需要的,是能夠讓中國這艘大船在抗日戰爭的波濤中破浪前進的領航人。中國共産黨在全國抗戰開始後,在1937年8月召開的洛川會議上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確定了全面全民族抗戰路線。國民黨在1938年3月底4月初也召開了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抗戰建國綱領》。這兩個文件基調都是指導全國抗戰,區別主要在共産黨的綱領強調的是動員全國人民參加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國民黨的綱領強調的是主要依靠政府和軍隊,而不依靠人民群眾的片面抗戰路線。除了抗戰路線上有這樣的差異,在抗戰的戰略和作戰方針上也有很大差異。當時,儘管國民黨軍隊許多忠勇將士,奮起抗戰,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但是,一場一場“保衛戰”,一次一次丟城失地。共産黨在1935年12月的瓦窯堡會議上提出了要為同敵人作持久戰而準備自己的艱苦工作。在會後召開的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毛澤東深刻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是一個嚴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狀態是一個嚴重的缺點,要打倒敵人必須準備作持久戰。國民黨在全國抗戰開始後,也認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但這是兩種不同的持久戰。國民黨把持久消耗為其最高戰略,實行內線固守、分兵把口的作戰方針。共産黨的持久戰有三個要點:一是認為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日戰爭是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全民族的全面抗戰;二是認為抗日戰爭是消耗戰,同時又是殲滅戰,在敵強我弱態勢下要把一般戰爭中起輔助作用的遊擊戰上升到戰略地位上來,廣泛開展敵後山地遊擊戰,並採取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等作戰方針,主動靈活有計劃地消滅敵人;三是認為抗日戰爭要有長期持久作戰的正確戰略,要經過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三個階段,贏得中國的最後勝利。特別是,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的《論持久戰》這篇著名演講,給困惑中的抗戰軍民指明了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方向,連國民黨許多高級將領都倍加讚賞、十分佩服。因此,看誰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主要應看誰為抗日戰爭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三是支柱。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不僅如此,共産黨還在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反共逆流中,包括像皖南事變這樣嚴重的反共高潮中,始終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同各愛國黨派團體和廣大人民一起,共同維護團結抗戰大局,充分顯示了自己是激流中堅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因此,在我們討論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捩點的時候,必須認識到:正是由於中國共産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才保證了我們在抗日戰爭中走向民族復興。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研究員 李君如)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