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記者石婧斐 方亮)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順利進行。雄偉的天安門,寬闊的長安街,見證著大閱兵的一個又一個精彩瞬間。然而在閱兵活動圓滿成功的背後,有很多普通人在默默工作、付出。
在閱兵場上,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戰士,他們在每個方隊的身後列隊,同樣穿著各個方隊的受閱軍服,卻只能在攝像機根本拍不到的地方,更多是為場上的戰友們做好後勤,他們,就是閱兵場上的“預備隊”。
當整齊劃一的閱兵口號在我們的耳邊響起的時候,攝像機的鏡頭之外,每一個經受檢閱的徒步方隊的身後,隔著大約幾十米遠的長安街便道上,有著和所在方隊身穿同樣軍服,配備同樣裝備的一排戰士,他們筆挺的排成一行,向首長行著注目禮,沉默而堅定,他們,就是受閱部隊徒步方隊的預備隊員。
劉老莊連英模部隊方隊總教練王恒強:閱兵的過程中也是需要預備隊的。預備隊員的身體、軍事和政治素質都是一樣的,按照我們的説法,預備隊員甚至比正式隊員更過硬,因為預備隊是什麼位置都可以上,而且是全能手,既能上,也能在下面做保障,素質都是很過硬的。
王恒強説,在徒步方隊的整體編排中,25排,14列,加上兩個領隊和7個旗手,在場上的正式受閱部隊人數總共是359人,每個排面都配有一名預備隊員,為的就是在場上戰友出現萬一齣現身體不適或者其他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替補出場。
從六個多月前接到任務的那天起,替補隊員接受的就是同樣的訓練,不會少踢一個正步,不曾多休息一會兒。而且,因為在受閱時,各個排面所面臨的要求不同,預備隊員並不像是足球場上位置一一對應的“候補”。他們甚至優秀到可以替補方陣中任何一名戰士的位置。二十歲的蘇光亮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一米八幾的大個子,軍帽下棱角分明的五官,俊朗有加。因為腳傷,在不久前他被隊裏選作了預備隊員。
蘇光亮:我們平時的訓練都是在一起,就是旗手預備隊。這個預備隊的選手也是全能,要求比較嚴格的,到哪個位置都能上。
記者:都能上,那除了旗手你站到隊伍裏可以嗎?
蘇光亮:可以,之前我就是練挂槍的,後來才被挑選做旗手,是有些遺憾,但是工作需要,必定是要有預備的。
隨時準備替補上場,這就是預備隊員的使命。為此,在正式閱兵開始前,預備隊員同樣是一絲不茍、目不斜視地軍姿挺拔,而場上的教練也會不時過來指揮他們練習。在場上訓練的戰友休息之前,預備隊員們則會動作迅速地忙著把戰士們的塑料板凳一字排開,並分發補給水和點心。有時,則會兩人一組,為受訓的方隊戰友們拉線,瞄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英模部隊方隊的王傑:在訓練時,我們承擔拉線的任務,為了標齊帽線、下顎線、槍線、胸線,還有腳線。之前在預演時,有正式隊員暈倒,我也曾代替他,因為和戰友們一同走來,同樣感到非常光榮。
或許有遺憾,卻無怨無悔。
王傑:六個月的訓練,戰友們都上場了,接受黨和國家的檢閱,當然很光榮,以大局為重,部隊講究奉獻,這些人是一些更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