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9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01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日子。此次閱兵首次出現了千人規模的軍樂團和合唱團,他們擔負了此次閱兵的全部的合唱和伴奏,中央臺軍事記者孫傑對他們進行了詳細的採訪。
孫傑:今天我們在現場看到聯合軍樂團是第一個進入場地的,為紀念大會和閱兵提供背景音樂,聯合軍樂團是由全軍55支業餘的還有專業的軍樂團隊共一千多名成員組成,擔負今年大會的全部合唱伴奏和閱兵全過程的演奏任務。聯合軍樂團的團長鄒睿他説的一句話我想可以體現軍樂團的作用,他説軍樂是閱兵的靈魂,整個閱兵都是貫穿其中。舉個小例子,比如今天要鳴禮炮70響,大概4分半鐘,以前是沒有音樂的,都是在那裏放炮,但這次為了突出主題,軍樂團專門創作了一首典禮戲曲,用的是《在太行山上》這首歌的主題元素寫的。現場聽了以後感覺很振奮。這首典禮戲曲可以説是解放軍軍樂團為9·3閱兵的一個原創作品,凝聚了很多藝術家的心血。從音樂裏面我們可以聽出中國人民在抗戰歲月中那種堅貞不屈、艱苦卓絕、走向勝利的輝煌的過程。解放軍合唱團是和解放軍聯合軍樂團一起站在天安門廣場的中心位置,站在國旗下面正對天安門,第一,為國之大典營造莊嚴熱烈的氛圍;第二,唱出我軍雄渾氣勢、血性豪氣的獨特魅力。
這次在現場奏唱的經典歌曲都是耳熟能詳的,這些歌曲是如何被選取來的呢?
孫傑:主要是結合抗戰的主題和受閱方隊的特點選取的,包括八路軍軍歌、新四軍軍歌、抗聯的還有華聯等方方面面的都考慮到了。此外還結合軍兵種的特點,比如海上突擊方隊過來的時候,我們聽到這個解放軍樂團就立刻奏響了《走向海洋》,它的名字、作品內容都體現了我們國家走向深藍的戰略理念。還有《光榮的凱旋》、《勝利在召喚》都是我們國家經過幾年或者是十幾年檢驗過的非常優秀的器樂作品,這些作品在國際上也是很經典的。分列式的部分,除了用的這種分列式進行曲以外,各個軍兵種的音樂,都挑選了非常經典的音樂,並且都徵求了各個軍兵種領導戰士、作曲家、藝術家的意見,包括第二炮兵進行曲、中國空軍進行曲,人民海軍向前進,武警的這個忠誠衛士,都是代表軍兵種很經典的作品。最後提一點,特別是最後一首作品非常有用意,他們選擇了一首我們從古田再出發,這是新寫的一個作品也是扣題之作,體現人民軍隊在習主席的帶領下走向更好、走向更強這麼一個特點。
人們注意到軍樂團和合唱團是一直在現場,最早進場最晚離場,這個是怎麼做到的呢?
孫傑:這個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個是在選拔的時候會嚴格把關。解放軍合唱團是成立比較晚的,7月20號才成立,隊員全部由總裝海軍空軍所屬院校的男學員組成,大家看到軍銜是一道杠,他們都是學員,都是非藝術專業的普通軍校大學生,平均年齡在21歲,最大的27歲,最小的18歲。在選拔的時候按照這個標準選,甚至他們説不只四個小時、五個小時、六個小時,首先要站下來才能入選,其次是訓練,合唱團的隊員頭頂烈日練、風吹雨打練。他們都是首次參加閱兵,經過嚴格挑選、刻苦訓練克服重重困難。他們有一個目標就是四小時站姿不變樣、四小時唱歌不跑調、四小時精神不懈怠、四小時作風不鬆散照著這種標準來練出來的。
合唱團一千多人,這麼大規模的合唱是怎麼唱下來又是如何指揮的呢?
孫傑:合唱團一字排開,這邊唱的音傳到那邊的音就有一個過程和時間差。按照一個節點的話會有重合或者回聲。解決方法也很簡單,首先有一個總指揮,他負責分秒不差,按節拍指揮樂隊和合唱團的演奏,然後有分指揮,軍樂團有8組、合唱團有4組。每個組看自己的分指揮,分指揮再看總指揮。需要特別指出總指揮是非常有名的大腕級的,軍樂隊包括合唱團都是大腕級,但是分指揮中有一部分是很草根業餘的。有一位空軍的分指揮是一位四級軍事長,他是空軍一個倉庫的保管員,他就是憑藉業餘愛好被選拔進入了聯合軍樂團,用他的話來説做夢也沒有想到。但軍樂團的領導説就算他們基礎差一些,也要把他們選進來,通過閱兵的訓練也是為了以後能為部隊培養軍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