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在天安門舉行。建國後,我國有代表性的閱兵有五次,分別是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1984年國慶閱兵,1999年國慶閱兵,2009年國慶閱兵和此次閱兵。這五次閱兵,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參加了後四次。全軍唯一一個以英模代表身份四上閱兵觀禮臺的殊榮,讓公方彬感觸格外深刻。
公方彬在閱兵現場
公方彬表示,從眼裏看到和現場感受而言,五次大閱兵實際上是我們軍隊發展的“三級跳”。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部隊裝備落後,都是從敵人手裏繳獲。之後閱兵的裝備,基本是自己製造和購買的,自己製造的比例不斷增加。這次閱兵,清一色國産裝備。閱兵裝備的“三級跳”,説明我們的強國夢強軍夢走得紮實。
1984年國慶閱兵觀禮,作為炮兵的公方彬剛從戰場下來不久,他回憶道,當時炮兵要人工計算,現在幾乎全自動化,並且正在走向信息化。從此次閱兵的裝備也能看出來,信息化程度非常高,人工計算完全被代替。從四次現場觀禮中,公方彬深深感受,我們的軍隊和國防裝備足以支撐大國道路,可以滿足我們對國防力量的需求。
“此次閱兵,抗戰老兵不分黨派,都上受閱車,體現了強烈的大國胸懷,大國思維。”公方彬指出,抗戰期間,面對民族危亡,國共兩黨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捐棄前嫌,一致抗日。這意味著未來海峽兩岸,完全可以為了民族利益找到共同點。同時,抗戰支前模範受邀參加大閱兵,深刻體現了我們黨和軍隊從哪兒來,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們從大山中來,從20多年的戰火中來。
公方彬強調,我們軍隊的發展路徑和別的國家不一樣。我們不可能走西方一套。總書記宣佈軍隊裁員30萬,標誌軍隊改革大幕拉開,但我們本質不變,我們的魂不變。西方軍隊依託國家意志、宗教信仰、職業精神,我們不能同他們一樣,根本還是要靠政治信仰,靠對黨的忠誠。
網上有不少聲音關注西方大國沒來參加紀念活動,公方彬表示,這裡反應我們的定力問題。我們邀請別國參加紀念活動是善意的,來不來由各國決定,來了我們歡迎,不來我們有定力。現在我們要繼續做好自己,按照既定的目標路徑,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未來。
公方彬最後強調,觀禮閱兵的最大感受,是中國在走向強大,軍隊在走向強大。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攸關方,世界需要中國承擔走向和平的使命任務。(光明網記者蔣正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