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解放軍千人合唱團團長于海:我們絕對是真唱

中國新聞北京青年報 2015年09月03日 07:4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合唱團按照陸海空分了4個大隊(陸軍2個)進行練習,圖為8月19日排練現場

  8月19日,于海指導學員們練習國歌演唱

  今天,我國閱兵史上首個解放軍合唱團將正式亮相。從零基礎的音樂門外漢到專家聽起來豎大拇指的高水準合唱團需要多久?解放軍合唱團給出的答案是53天。這群90%都是“零基礎”的軍隊男學員,從“扯著嗓子喊歌”一步跨越到了“美聲唱法”,他們的二聲部合唱更是讓音樂專家驚訝。

  每50人配一名業務教歌員 一對一負責

  從0到1,這個了不起的背後,是這麼一串數字:1名團長、2名副團長,10個業務指導老師,24個業務教歌員。根據合唱團團長于海的要求,24個業務教歌員,每一個教歌員負責50名學員,責任到人,一對一了解每個隊員的優點缺點,保證50個人唱好。

  這是合唱團團長于海和他的兩名副團長王軍、李成面對零基礎學員走出的第一步。三人中,于海曾在1999年、2009年閱兵時擔任千人聯合軍樂團總指揮,著名歌唱家王軍有豐富合唱經驗,留學俄羅斯的合唱指揮博士李成也是指揮界的年輕頂尖人才。

  為了保證不同教歌員教出來的唱法一致,于海3人將閱兵演唱的8首曲子進行了詳細的拆解:哪個地方有重音,哪個地方有呼吸,每個曲子什麼背景都一一弄清楚;然後將教歌員集中到北京培訓。

  7月15日,在各地分訓一個多月的七大院校合唱團隊員集結到北京。入駐集訓場地當天,團長們組織了300人的小合唱,讓他們高興的是300人唱齊了。第二天,1200人的首次合唱結果更讓他們興奮,此前沒底的他們終於覺得:“這群零基礎的學員能完成任務!”

  對這群零基礎學員剛開始很多人不看好,組建合唱團時,于海提出要給隊員們加二聲部,很多人反對,包括專家都表示一個聲部唱下來就不錯了,但現在於海可以驕傲地説:“你看我們現在唱的二聲部多好聽,如果沒有二聲部檔次就低了吧?”

  部分學員零基礎起步 啃蘋果練口型

  為了教好這些零基礎的學員,教歌員們費了很大工夫。業務指導老師司紅軍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剛開始教的時候,有學員甚至對1234567都不認識,不懂節拍、不懂音準、不懂呼吸,為此教歌員們想盡各種辦法。

  合唱團有個口頭語:“你今天啃蘋果了嗎?”合唱團政委劉程介紹,因為蘋果比較硬,咬蘋果的口型跟演唱的口型是一樣的,就有教歌員發明了咬蘋果練口型法,每天餐後食堂準備的蘋果都會被隊員搶空。“每次一看,其他水果都會剩,蘋果不會剩,吃不完也會被隊員帶回去。”

  “打哈欠法”也是教歌員們在訓練中常用的方法。劉程講了一個訓練的小故事,有一次領導檢查訓練,聽到一串打哈欠的聲音,感覺很奇怪:是不是隊員們訓練太累了?後來才知道,有老師發現打哈欠的發聲類似美聲,就教合唱隊員怎麼打哈欠,發出很柔和又有質感的聲音。

  白加黑地陪著隊員練,隊員們唱好了,教歌員嗓子壞了。有教歌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教完學員後想扯幾句高音,練練嗓子,結果發現“一唱就劈了”。

  1200人反復練習 同個節拍同時敬禮

  解放軍合唱團隊員們不僅要唱,還要配合演唱做動作,在唱《國歌》、《人民軍隊忠於黨》時隊員們要全體敬禮。團長于海告訴北青報記者,大家都看到軍人敬禮敬得很漂亮很標準,但是這麼多人一起就未必漂亮,要集體做得漂亮很不容易。

  “一個人容易,怎麼看怎麼準確,但是這麼多人看就不一定準確。”于海説,“1200人要在一個節拍點上戴著白手套同時敬禮敬齊,就不能有一個人分心,不能有一個人做錯。”在訓練中,角度好不好,手鼓了一點點還是歪了一點點,抬的高度,傾斜的角度都要校正,練起來很辛苦。

  合唱團按照陸海空分了4個大隊(陸軍2個),再按照每隊100人分成12個隊。為考核動作,12個隊經常比賽唱一樣的歌、做一樣的動作。按照團長于海定的標準,演唱動作全部做得整齊考核算優,做不齊只能算及格,100人中只要有一個人做錯,就不及格。

  比賽前于海經常壓力比隊員大,他告訴北青報記者:“我擔心萬一哪個隊員做錯了導致全隊不及格,他的心理壓力太大,害怕從領導到隊員都要怪罪他。”不過,12個隊的比賽沒有一個人做錯的,只有幾個不齊的。

  合唱團公式 1200減1等於0

  合唱團有個公式,1200減1等於0。只要有一個人做錯,任何一個隊員晃動或倒下都會影響整體,大家的努力就白費。對首次擔任合唱團團長的于海來説,這個公式讓他感覺壓力頗大。2009年指揮學生合唱團時,2500人的學生合唱團就有不少人暈倒被悄悄地抬去休息。

  這次合唱臺設計的是30厘米一個臺階,12個臺階遞進而上有近4米高,于海説:“三四個小時站立,有一個不舒服一下子就看出來。”因此七大軍事院校在初選合唱團隊員時首先要求的是體能是否過關,報名學員在太陽下能站4個小時,再考核是否具備唱歌優勢。

  就算這樣,解放軍合唱團剛集訓的時候,持續站立兩三個小時,還是有十幾個人暈倒。不過隨著訓練,暈倒的人在減少,進入8月份,集中訓練半個月後,已經一個暈倒的人都沒有了。

  于海説,隊員們的訓練讓他很感動。“烈日下我們穿著那麼厚的禮服,都帶著內襯,衣服全部濕透了,大汗淋漓的,隊員們也一動不動。我們隊員極度反應了都要硬咬著,很多人快要嘔吐了還忍著。”

  人物

  首個解放軍千人合唱團團長 曾接受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

  “國歌演唱46秒 差半秒都不行”

  今年60歲的于海,在時隔6年之後,重新站在閱兵的訓練場上。這是他第四次在天安門廣場上參加大閱兵,從1984年至今他先後接受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三位最高領導人的檢閱,除此外1970年于海還在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毛澤東主席的檢閱,當時是國慶群眾遊行。

  45年前,首次接受毛主席檢閱的于海,僅有15歲,是解放軍軍樂團最年輕的演奏員之一。45年間,他從一個普通的演奏員先後升為千人聯合軍樂團分指揮、總指揮,再到此次的解放軍合唱團的團長兼總指揮。

  與18歲學員烈日下同站4小時

  今年5月,接到任務的于海被告知,自己是解放軍合唱團指揮的“不二人選”。但在此前,他僅有的合唱團指揮經歷是2009年閱兵,作為千人聯合軍樂團團長兼總指揮的他,同時兼任2500人的學生合唱團總指揮。

  接到閱兵任務時,于海正在外地音樂學院講學,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早在2011年7月,他就已經卸下解放軍軍樂團團長行政職務,轉向音樂教學與學術交流,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的。但為了完成好閱兵任務,他立即推掉個人安排。

  15歲加入解放軍軍樂團正式入伍至今,在軍隊奮鬥40多年的于海,早已從普通學員晉陞成為享受將軍級待遇的大音樂家,但60歲的他還是很快融入閱兵訓練。解放軍千人合唱團平均年齡21歲,最小的剛滿18歲,閱兵式上與千人聯合軍樂團一起最早進場最晚退場,全程4個小時。訓練中,年齡是學員三倍的于海與年輕的合唱隊員一樣,一站4個小時。

  指導合唱團的嚴謹“村長”

  合唱團的隊員們稱于海為“村長”,“村長”挺受隊員們歡迎,他有太多故事。

  閱兵中,國歌演唱是每分鐘96拍,總時長46秒,一拍一秒都不能差。為什麼要這樣?于海講起1999年閱兵訓練時“半秒”的故事,那一年于海第一次擔當千人聯合軍樂團總指揮。閱兵前的最後一次訓練,一位在場的中央領導發現:國歌演奏結束,國旗還差三四十厘米沒升上去,要求查明原因。

  “天安門的旗桿是30米高,按照國歌演奏46秒的標準,一秒鐘上升70厘米左右,半秒鐘差大概30厘米。”第二天于海去找國旗班商量查找問題。“國旗班非常自信,説他們沒有錯,是電腦設計的46秒,我説我也沒有錯,是按照標準節拍器打出來的46秒。”

  雙方各自表演了一次都是46秒沒錯,最終經多方查找才發現原因:軍樂團樂手發出聲音的一瞬間,旗手才伸手摸電鈕,這一動作導致半秒延遲。于海就建議旗手提前將手指放在電鈕上,樂團演奏聲一起就摁下去,這樣發聲和升旗才是同時的。十年之後,2009年的閱兵,于海提前告訴旗手先將手放在電鈕上。

  曾連續8年全國兩會提議國歌立法

  每分鐘96拍、總時長46秒,這樣的演唱標準並非從一開始就確定。1999年之前的歷次閱兵,國歌演奏沒有嚴格的標準,快時40秒左右、慢時50秒左右。

  1999年,于海擔任千人聯合軍樂團總指揮時,選擇了96拍、46秒的演奏速度。早在90年代初,于海曾多次拜訪國歌的配器者、著名音樂家李煥之。與李煥之商量比較多種節拍和速度後,兩人認為國歌演奏96拍、46秒比較合適。

  也是在1999年,于海在閱兵演奏時改編了結尾的演奏方法。90年代之前,大家熟悉的國歌結尾是“前進—前進—前進進——”最後的一個“進”經常被延長。這一點于海是反對的。

  “作者寫‘前進進’,多一個‘進’是有意義的,讓你感覺到前進還沒到頭,仍在前進路上。如果音樂處理拖長音漸慢,聽著比較穩,比較莊重,卻沒有回味,感覺像到頭了,這不是國歌的本意。”1999年閱兵,他查了很多資料後,選擇了更尊重國歌本意的方式:最後一個“進”不拖長漸慢,快速收尾給人回味。

  另外,國歌對於海來説有特殊意義,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他,已連續8年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議國歌立法,規範國歌的使用和演奏。他説,目前國歌並沒有法定的標準版樂譜,特別在我國領導人出訪的國際場合,多次聽到錯誤版本的國歌演奏,為此他打算近期出版一本國歌完整版本的曲集,包括樂譜和錄音,能給正式場合提供參考。

  對話

  于海:在天安門廣場上我們絕對是真唱!

  北青報:這是閱兵式上首次有解放軍合唱團,這個方案是跟整體閱兵方案一起確定的嗎?

  于海:不是,在所有參加閱兵的單位中,因為方案最晚定下來,我們是最晚開始訓練的,其他單位大多數年初就開始訓練了,我們從6月中旬才開始訓練,7月15日集訓,八天之後就第一次合練,壓力非常大。

  北青報:在這麼短的時間裏為什麼要選完全不懂音樂的軍隊學員,選擇文藝兵、特長兵不是更簡單嗎?

  于海:最開始的計劃是用地方合唱團和部隊合唱團組成,但5月18日開會決定軍隊單獨搞,開始也想用部隊的合唱隊隊員,可部隊沒有這麼多人,大家覺得部隊的文藝團體很多,但是全軍真正的合唱隊隊員也就100人左右。

  另外很多是非現役,包括武警合唱團、總政合唱團等他們大多數都是非現役,一般演出時集中在一起,演出完就解散了。我們選人時想要真正代表解放軍的軍人,最後下決心從部隊的院校裏選學員。

  北青報:最後選了1200名,這個數字有沒有講究?

  于海:這個數字並沒有講究。考慮到解放軍軍樂團能夠上場的也是1200人左右,我們就想人數差不多,上場的也是1200人左右。

  北青報:剛開始覺得有難度嗎?

  于海:剛開始接到任務大家都沒底。我參加過這麼多閱兵,搞軍樂團是有經驗的,但是搞合唱我是第一次。合唱團讓我來負責,我是根本沒想到。領導告訴我的時候,説我是不二人選。

  北青報:您什麼心情?

  于海:當時領導跟我談的時候,一方面是挺高興,領導讓我擔當重任是對我的信任,這樣的話,我終於有了個機會“打了一個大滿貫”,從1970年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澤東主席檢閱至今,幾代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上的重大活動我都參加了,這是很輝煌很圓滿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也確實有一點不知所措,我當時想,都是部隊學員,沒有專業基礎,能不能完成任務?我覺得能唱下來就不錯了。

  北青報:第一次聽他們唱,感覺能完成任務嗎?

  于海:一開始我覺得能夠唱下來就不錯了,但是經過一個多月的分訓,集中到北京來的時候,我聽完感覺不僅是能唱下來,還有唱好的空間。再到後來,我們請印青、王宏偉、王和聲、宋祖英、甘萍等著名作曲家和歌唱家來聽,他們也都非常感動,誇隊員們唱得很棒。

  以往很多晚會的現場演唱經常是放錄音,大家對對口型,但是在這次閱兵儀式上我們合唱團的演唱絕對是真唱!

  本版文/本報記者 鄒春霞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圖示製作/潘璠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