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是抗戰勝利的關鍵

中國新聞人民日報 2015年09月03日 05:0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人民日報北京9月2日電 (記者張璁)2日上午,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行第五場記者會,邀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鄭建邦、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邵鴻、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黃志賢介紹民主黨派人士的抗戰認識,並答中外記者問。

  鄭建邦在回答記者兩岸關於抗戰史的理解分歧的提問時表示,隆重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目的不是爭誰大誰小、誰主誰次,而是關鍵在於通過回顧那段歷史緬懷我們的先烈,同時,總結中華民族走過的那一段歲月的經驗和教訓。鄭建邦認為,抗戰時期中國在國力衰弱的情況下還能最終取得勝利,依靠的是中華民族的團結。“九一八”事變之後國難日深,當時的中國共産黨發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後來就實現了國共合作。如果沒有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沒有國共合作這個政治基礎上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是取得不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的。

  同時,鄭建邦還表示關於抗戰期間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相互配合問題,目前在網上有一些很極端的意見是值得商榷的。他認為,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假如沒有敵後戰場,導致整個淪陷區都陷於日軍的佔領,則正面戰場難以堅持持久的抗戰;反之,如果正面戰場被完全擊垮而讓日軍佔領了整個中國,那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日子就更加艱難。因此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的相互配合,是中華民族在抗戰精神上的團結,是中國取得勝利的一個基本因素。

  黃志賢表示,台灣被日本侵略者佔領了50年,但歷史可以見證這50年間台灣同胞從來不甘心做亡國奴,從來不願意從祖國分離出去,台灣同胞“願人人戰死而失臺,絕不願拱手而讓臺”的悲壯抗爭從來沒有停息過。他舉例説,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5萬餘名台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回到祖國大陸,與大陸同胞齊心協力、並肩作戰,直至迎來抗日戰爭勝利和台灣光復。抗戰勝利,台灣同胞沒有缺席,台灣光復的這段歷史不容抹殺。

  邵鴻表示,九三學社創社前輩與成員在抗戰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説,九三學社主要的創始人之一許德珩先生,早在上世紀20年代後期和30年代,就在當時的中國知識分子裏大聲疾呼 “團結救亡、奮起抗戰”。還有諸如葛庭燧先生穿越火線為八路軍製作炸藥和地雷;茅以升先生在錢塘江大橋上為了抗戰建橋炸橋;王淦昌先生、周培源先生、黎錦熙先生等等,在大後方為國培育人才。他認為,這些先生都是千千萬萬個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代表,他們的故事也就是中國知識分子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故事,永遠值得後人紀念和仿傚。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