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尋訪抗日根據地】上高會戰中的“戰地縣長”:團結三萬餘民眾支前抗戰

央視網報央視網 2015年09月02日 19:0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1 

“上高會戰”中的戰地診所(資料圖)

“上高會戰”中的戰地診所(資料圖)

  央視網特稿(記者 袁育堃)1941年3月,震驚中外的“上高會戰”在江西上高縣打響,一個月內中國軍隊斃傷日軍一萬五千多人,取得“上高會戰”的全面勝利。會戰中,這個共有12萬人口的小縣有多達3萬群眾前赴後繼、奮勇支前,為戰役最終獲勝做出巨大貢獻。

  而積極發動群眾、為前線提供物資保障的就是中共特別黨員、時任上高縣長黃賢度,他也被當地人稱為“戰地縣長”。

  “集資限價”保障軍糧供給

  抗日戰爭開始以後,上高糧食市場私商搶購,囤積居奇,導致糧價暴漲,出現“谷米兩頭尖,三日兩發顫”的説法。“上高會戰”研究者、上高縣博物館館長劉清華介紹,1940年7月至1941年9月,糧食比其他貨物價格漲得更快,由每石法幣11.26元漲至60元,提高了5.33倍。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穩定糧價,安撫民心,有利抗戰,中共上高地下黨以縣政府名義張貼佈告對市場糧食限價,最高價為法幣34元。並在縣城、徐家度、田心、磻村、泗溪幾個大集鎮由政府出面以低於市場價5%的糧價平糶稻米2000石,貸濟貧民。

  1940年,為抵抗日軍入侵,中國軍隊十幾萬部隊進駐上高,僅十九集團軍所轄七十軍和七十四軍每月向上高縣定額派購的大米就是2018石,徵集軍糧成了地方上頭等重要的大事。此年6月,又遇全縣大旱,早稻減産,糧食更加缺乏。為了解決災民用糧的問題,黃賢度組織開明士紳成立了上高縣購糧委員會,集資購糧,每保10股,每股10元,全縣籌資10萬元,到外地購糧接濟災民。同時徵用祠堂廟宇,在全縣建起57座倉庫,儲糧17,150石以備戰備荒。1941年,日軍向上高逼進。縣政府機關內的地下黨員與其他職員一道,統一下到各鄉鎮宣傳捐輸軍糧抗日救國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如期完成了軍糧徵購任務12000多石,保證了抗日軍隊的糧食供應。同時,對於駐軍急如星火的車船民伕馬料等調集任務,也一件件按要求完成了,為上高會戰的勝利打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借農具”號召農民返鄉耕種

  1941年3月30日,日軍撤出官橋、墓田不到兩個小時,黃賢度和政府機關內地下黨員就趕到墓田鄉,立即和羅卓英集團軍總部通了電話,報告了戰地的慘狀,建議立即派部隊打掃戰場,掩埋屍首,賑濟難民。羅總部人員很驚詫,説:我們的先遣部隊都還沒有到達,你就先到了,確實像個戰地縣長。

  當時正值春插大忙季節,但戰區農民只剩兩隻空手,連住房、口糧都成了困難,更沒有種子和農具。眼巴巴地望著行將荒蕪的田土無法下種,不少人只有流亡外地。黃賢度立即將政府工作人員分片成立急賑組,會同各鄉公所按保甲登記戶口及受難戶數、損失情況,然後,一方面呈請江西省政府辦理農貸,一方面緊急與鄰縣協商動用倉儲和借用耕牛、種子,號召外流農民回鄉,互幫互助,不誤農時。4月13日,省農的貸款如期發放到了難民手中,開展了春耕生産,當年的早稻獲得豐收。

  團結三萬餘民眾支前抗戰

  為了鼓舞抗日軍民的士氣,宣傳上高人民在上高會戰中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會戰結束後,上高地下黨佈置瞿文淵、余長福廣為蒐集會戰期間表現突出的各界人士和群眾殺敵的有關材料,然後由瞿文淵執筆,黃賢度修改以王道平的筆名寫出了一篇題名為《會戰聲中上高民眾英勇殺敵故事》的通訊,發表在1941年6月《戰地文化·上高會戰大捷專號》雜誌上,在中國抗戰史上為上高人民留下了壯烈的一筆。

  劉清華介紹,黃賢度平時非常注意安排進步青年開展“保家衛國”“抗日第一”“團結抗戰”的宣傳工作,民眾的覺悟和抗日熱情都很高。因此在整個戰鬥中,上高縣得以組織了將近四分之一的民眾支前。在黃賢度、瞿文淵等一批共産黨員廣泛宣傳共産黨的抗日方針下,三萬多名男女老幼都積極參加了破路阻敵、保障中國軍方軍用通信線路的活動,並提供大量軍糧和食品,保證了作戰部隊的需要,為上高會戰取得重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立下了汗馬功勞。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