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作為一名歌唱演員,在演唱紅色歌曲時必須對歌曲背後的故事和歷史相當熟悉,懷著一種崇高的英雄主義情懷去演繹。”29日下午,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前夕,中國女高音歌唱家、總政歌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孫麗英做客中國青年網,以“傳承抗戰記憶 向勝利致敬”為主題進行了座談。
紅色經典背後的民族魂
作為一名總政歌劇團的歌劇演員,孫麗英不僅演繹了大量紅色經典歌曲,而且主演了大量的紅色經典歌劇。從《白毛女》、《洪湖赤衛隊》到《克裏木參軍》、《沙海中秋》,從《蘆花白,木棉紅》、《玉鳥兵站》到《黨的女兒》、《悲愴的黎明》、《野火春風鬥古城》……每一個角色,她都用心體會,賦予其鮮活的生命力。她在歌劇《悲愴的黎明》中塑造的林梅和白雲的形象,以及在歌劇《蘆花白,木棉紅》中的出色表演,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孫麗英告訴記者,在眾多的角色塑造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歌劇《黨的女兒》中的田玉梅,也正是憑藉在這部戲中的出色表演,孫麗英榮獲了國家“文華表演獎”。“很多觀眾都非常熟知這個戲,這個角色很豐富,不光是戰友情、父女情、母女情,對共産主義的堅定決心和信仰在人物上體現也非常充分。”
據孫麗英介紹,實現了自己在歌劇舞臺表演突破的當屬《野火春風鬥古城》。該劇根據著名軍旅作家李英儒的同名長篇小説改編而成,以現代意識和現代手法演繹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冀中古城的地下工作者與日偽軍展開英勇鬥爭的壯麗場面。劇中可移動的地鐵、屏風、斷壁與可升降的城門、地下室、戲院和大屏幕相互配合,産生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孫麗英回憶,《野火春風鬥古城》是表演難度較大的一部戲,她需要在劇中同時扮演金環、銀環兩個角色,實現在歌劇表演空間有限、轉場時間短促情況下瞬間完成角色切換的突破。對此,業內人士高度評價:“孫麗英以紮實的戲劇藝術功底和對金環、銀環兩個角色的準確把握,在不同的瞬間將兩個人物一次又一次鮮活地切換了出來,在飾演金環中又不失時機地展現了金環的人性美和女性美。”
讓抗日精神在下一代身上傳承
2005年,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孫麗英在灑滿英雄鮮血的狼牙山進行了首次實景拍攝,製作了《烽火狼牙山》音樂電視,這次的拍攝經歷尤其讓孫麗英難忘。
“長風呼嘯林濤翻捲,群山轟鳴把和平呼喚。牢記這鮮血染成的歲月,血寫的歷史不容改變。”為更好展示當時的壯觀場景,真實再現狼牙山的威姿和烈士們的愛國精神,攝製組帶著所有攝製設備,負重兩噸多,花費三個多小時爬到山頂。因為風大,搖臂一次次被吹倒,重新架好後又被吹倒。孫麗英站在海拔千米的狼牙山上,頂著烈日的暴曬和山頂上刺臉的狂風一遍遍地拍攝。拍攝中需要群眾演員,易縣團委一下子組織了30多名少先隊員,配合他們在烈日和大風中連續工作了六七個鐘頭。很多遊客也主動退離了山頂,在拍攝現場旁整整等待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攝製工作結束後才重新回到山頂拍照遊覽。
“我深深感到,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這麼多的人民群眾支持我們這部音樂電視的拍攝,並不單單是對攝製組本身的支持,而是在人民群眾的心中保持著對抗日英烈的崇敬。”孫麗英動情地説,“雖然炎炎烈日炙烤著我,呼嘯山風吹拂著我,但我胸中鼓蕩著一種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激情與豪邁,淚水也在我的臉頰上不斷地流淌,我在大風中引吭高歌。”
孫麗英透露,該劇在拍攝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進山時他們發現狼牙山下有一所狼牙山小學,經過與校方的一番攀談,孫麗英發現他們對這段歷史非常熟悉,於是靈機一動,想帶這些小孩子們參與拍攝。“我們想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記住,他們必須要緬懷歷史,記住我們老一輩革命家如何打下江山讓他們擁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讓軍國主義在我們土地上重演。”
其實不僅如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孫麗英也非常注重對下一代潛移默化的革命教育。她以自己的小女兒為例,“在我的影響下,她會經常看一些紅色經典歌劇,讓她通過文藝作品了解中國的歷史,了解我們必須崇尚的革命傳統和可貴精神。”孫麗英建議,現在孩子多生活在相對富足的環境裏,很容易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家長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們,帶他們多從舞臺劇、歷史遺跡、畫展中了解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對孩子的全面成長是有益處的。
記者:周小璐
編輯:金小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