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弘揚抗戰精神 傳承“英雄基因”

中國新聞光明網 2015年09月01日 00:2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945年9月14日,在南昌市中山路中央銀行大樓,中國軍隊接受南潯地區日軍的投降,所有南昌人都將這個日子銘記於心。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南昌人民終於迎來了勝利。在抗日的烽火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英勇的新四軍成為華中堅持長期抗戰的重要力量;在抗日的烽火中,中國軍隊在南昌打響抗擊日軍的南昌會戰,5萬餘名中華兒女將鮮血灑在了這塊英雄的土地;在抗日的烽火中,英雄的南昌人民不畏強暴,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和敵後遊擊戰,有力支持了正面戰場。南昌,這座以“八一南昌起義”聞名的英雄城市,在戰火中孕育的“英雄基因”一代代傳承,成為南昌城最榮耀的標簽、南昌人民最鮮明的特質。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回顧這段光榮的歷史,準確把握偉大的抗戰精神的豐富時代內涵,傳承“英雄基因”,對於激勵南昌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四個強起來”奮鬥目標而努力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傳承“英雄基因”,就要弘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植根中華大地,融入民族血液的愛國情懷,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得到了最高度、最集中的發揚。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自覺行動和組織起來,加入守土抗戰的行列: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分職業階層,不分階級黨派,眾志成城,共禦外侮。中國軍民團結一心,匯成不可戰勝的力量,築就堅不可摧的血肉長城。1931年9月21日,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南昌鉛印、刨煙、鋸木、內河輪船等30多個行業的工人舉行集會,並聯合向國民黨南京政府致電,要求“團結一致,掃除鬩墻之爭,同心戮力,共禦外侮”。26日,南昌工人、農民、學生、店員和其他各階層群眾數萬人,在公共體育場舉行抗日救國示威大會,要求國民黨政府對日宣戰,會後舉行示威遊行,沿途高呼“全國同胞團結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實行對日經濟絕交”等口號。盧溝橋事變以後,平、津、滬、蘇、浙等地的大批進步青年流亡南昌,他們當中的部分中共黨員與在南昌的新四軍駐贛辦事處和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取得聯絡,先後發起和成立一些抗日救亡團體,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南昌一時被稱為“南方的延安”。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告訴我們:愛國情懷是抗戰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

  傳承“英雄基因”,就要弘揚“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抗日戰爭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全面抗戰爆發前,日本的工業總産值是中國的4.4倍,日本海、空軍軍力則分別是中國的13倍和8倍,日本陸軍雖然少於中國,但其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中國軍民面對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的威脅義無反顧,用鮮血和生命履行了保家衛國的職責。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中華兒女不甘屈辱、不畏強暴,廣大抗日軍民化悲憤為力量,愛國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共同向日本侵略者發起猛烈進攻。中華民族達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四萬萬同胞“誓死不做亡國奴”。在抗日戰爭的每一個階段,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壯烈場景和生動表現。發生在1939年3月17日至5月9日的南昌會戰,中日兩軍圍繞南昌發生系列爭奪戰,這次會戰給日軍有生力量以相當大的殺傷,成為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一次重要會戰。在這次會戰中,日軍憑藉飛機、坦克、重型火炮,甚至使用毒氣彈,向南昌發起猛攻,而武器落後的中國軍隊發揚不怕犧牲的精神,憑藉著高昂的抗日意志,用血肉之軀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此役,日軍傷亡約24000人,中國軍隊傷亡51378人。第二十九軍中將軍長陳安寶在南昌縣茌港前線督戰時壯烈殉國,是南昌會戰中犧牲的中國軍隊最高指揮官。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告訴我們:民族氣節是偉大的抗戰精神的精髓,這種寶貴的精神品質使我們的民族歷經苦難卻始終薪火相傳。

  傳承“英雄基因”,就要弘揚“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殺戮面前,無數中華民族優秀兒女抱定“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之決心,抱定無所畏懼、抗戰到底的信念和鬥志。他們或瀝血孤營,或橫刀敵陣,或碎首沙場,或毀家紓難。在敵後戰場,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與日軍浴血奮戰,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面對日軍的暴行,南昌人民燃起熊熊的復仇怒火,從南昌淪陷到日軍投降,南昌人民從來沒有停止過反抗。南昌境內的抗日遊擊隊剪斷日軍飛機場的電話線,破壞日軍的通訊聯絡;安義縣境內活躍著幾支抗日遊擊隊,其中,由王志堅等組織的遊擊隊經常深入到安義縣喬樂附近襲擊日軍;由劉子美、姚甘霖等組織的遊擊隊經常在南潯鐵路、贛湘公路上偷襲日軍,切斷日軍交通線;由常賜如、李凝等組織的遊擊隊經常在南潯鐵路昌北至涂家埠一線和西山嶺至錦江地段炸毀鐵路、襲擊炮臺,先後炸翻日軍運載物資的火車2列,炸毀炮臺幾十座,打死日軍數百人。在日軍侵佔南昌期間,田間、路旁、荒山、河邊,經常出現被群眾打死的日寇屍首;日軍軍事區和倉庫等地,經常響起抗日遊擊隊襲擊的槍聲和爆炸聲。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告訴我們:英雄氣概是偉大的抗戰精神的特色,堅如磐石的不屈意志使我們的民族不怕犧牲、眾志成城。

  傳承“英雄基因”,就要弘揚“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展現的必勝信念,是贏得對日本侵略者鬥爭的堅強精神防線,是取得抗戰最後勝利的意志保證。當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中華大地的時候,正是在這種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的鼓舞下,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屈服,而是堅強地挺直脊梁,奮起反抗,殊死抗戰。1937年8月15日,日軍飛機首次轟炸南昌城區,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南昌人民沒有屈服,不怕敵機再次轟炸,上街遊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表達誓死抗戰的決心。9月下旬,平型關大捷的消息傳到南昌後,南潯鐵路工人為慰勞前方將士募集一批棉衣、棉被及其他備冬用品。9月至11月,南昌市民共捐棉衣、棉被等2169件,布鞋、麻鞋、膠皮鞋等1857雙,表達了南昌人民對前方將士的支持和抗戰必勝的信心。隨著抗日救亡進步團體的蓬勃興起,南昌的抗日救亡運動聲勢浩大、如火如荼。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和江西省青年抗日救國服務團等團體,紛紛派員走上大街小巷,深入工廠碼頭,以壁報、標語、演講、演戲、唱歌、座談、識字、家訪等形式宣傳抗戰必勝。他們有的走進茶館,站上凳子,進行演講;有的走上街頭,圍成一圈,演出抗日文藝節目;有的在市區墻壁上四處張貼拳頭和刺刀對準日本鬼子的漫畫;有的來到難民所教唱抗日歌曲;有的進行家庭訪問,宣講抗戰必勝的堅強信念。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告訴我們:必勝信念是偉大的抗戰精神的底蘊,是我們的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信念支撐。

  硝煙散盡,氣節長存。今天,偉大的抗戰精神依然在英雄城閃爍著時代的光芒,激勵南昌人民繼往開來、砥礪奮進。當前,南昌大戰略的佈局已定,打造核心增長極成為全市的共識共為,南昌大發展的態勢已見端倪。今天我們紀念抗戰,就是要從那段不屈抗爭的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並將其轉化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決心意志和生動實踐,轉化成為加快實現南昌“四強”夢的思想共識和實際行動。讓我們將傳承“英雄基因”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以敢於擔當的情懷、永不言敗的意志、舍我其誰的豪邁、敢於勝利的信念,變壓力為動力,化共識為共為,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在共築“四強”夢、實現綠色崛起的征程中成為當之無愧的“撐旗手”。

  (作者係南昌市史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