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沈佩蘭年輕時的照片和她的孫輩們的合影(蕭山區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江西,華中的內陸省份,浙江,東部沿海重要省份,由一條錢塘江聯絡在了一起。
1942年4月18日,美國16架B25中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了日本東京、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地後,飛至中國浙江的衢州等地機場降落。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引起日本朝野極大震驚。
日本大本營為防止中、美空軍利用中國浙江一帶的機場對日本本土實施“穿梭式轟炸”,決定摧毀中國浙贛線上的空軍基地和前進機場,因此引發後來中國抗戰史上著名的浙贛會戰。
而錢塘江正是轉向浙贛會戰的關鍵之一。因為,杭州段錢塘江失守,浙江杭州蕭山區,成為日軍發動浙贛等重大戰役的出發點之一。
錢塘江,成為民族之殤,因此演繹中國民眾抗戰史上另一座豐碑。
錢塘江,也因此見證蕭山人民的浴血抗戰。
一
一張塵封已久的《關於要求追記陸奉賢為抗日烈士的報告》複印件,重新翻開,是為了緬懷一段被人遺忘的歷史——
陸奉賢,男,原蕭山縣(現為杭州蕭山區)戴村陸家村人,後入贅到王村(現屬臨浦鎮),蕭山縣城淪陷前在國民黨政府當鹽警。1943年,農曆五月某日,陸奉賢孤身一人途經戴村石馬頭村。
蕭山區委黨史研究室陳春龍長期關注蕭山縣抗戰歷史。他説,1942年5月17日蕭山縣全境淪陷,6月1日汪偽蕭山縣政府成立,戴村石馬頭村隨後由維持會把持,且附近山上駐紮日軍一個小隊。這天,陸奉賢來到了村民洪鑑森家串門,因為他的妻子是洪鑑森的侄女。但因為他頭上有戴帽痕跡、腿上打綁帶,被維持會認定他是抗日分子抓了起來。而後,轉移到當地村民稱為“大山”上的日軍炮臺。
這是一個不平常的夜晚。當夜,日軍士兵全部在“大山”上的炮臺地堡內睡覺,陸奉賢擺脫束縛,殺死哨兵,用日軍的手榴彈炸塌地堡,將日軍士兵大部分炸死。隨後,攜帶手榴彈去炸維持會。然而,由於炸掉地堡,驚醒了山下敵人。在下山的路上,他被日軍小隊長川久保(音)發現,並開槍打死,壯烈犧牲。
“戴村石馬頭村內有日軍地堡遺跡、維持會遺址。陸奉賢屍體也曾被就地掩埋。只不過,年代久遠,已經無法找尋屍骨。而石馬頭的村民總是會在法事中,紀念這位勇士。”陳春龍回憶。
這就是一個中華男兒的血性。據史料,自1940年1月至1942年5月浙贛戰役爆發間的2年多時間中,戰火燃遍了蕭山大地,蕭山人民飽受了戰爭的苦難,全縣數十萬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令人心痛。日軍侵華,蕭山大地深陷苦難,危難之際,陸奉賢用行動,扛起了民眾抗日的大旗,用鮮血表達對日寇的憎恨。
二
“日本佬就在祠堂,他們不走,我們怎得安寧?”
“這我知道,但你有沒有想到,槍炮不長眼,稍有失算,這個家不就毀了嗎?”
沈佩蘭咬咬牙,堅定地説:“公公,我是老師,要為人師表,我更是一名炎黃子孫,國難當頭我們不能只顧著自己的家。”
這是抗戰時期發生在浙江杭州蕭山區義橋鎮塘塢村的另外一幕。這個叫沈佩蘭的女子,是當地的一名鄉村教師,她主動聯絡駐守的國軍炸掉了自己的房屋,將一窩鬼子全部消滅。
浙江,以出文人聞名。在國難之際,浙江知識分子用特有的方式讓國人見識了他們的民族大義。
1940年1月22日淩晨,日軍南侵主力以大雪為掩護,偷渡成功錢塘江。隨後,日軍長驅直入,進攻縣城東門,蕭山淪陷。沈佩蘭的家,一個叫塘塢的小山村,也槍聲響成一片,中國軍隊一九二師在附近與日寇展開了激戰。日軍佔領塘塢村前,她帶著全家逃難。只有晚上,她才回來看臥病在床的公公。
陳春龍説,這一天回到村中,她發現一夥日軍殘兵才橫七豎八地躺在幾間大廳、廂房內。由於沈宅墻高屋大,容易暴露,日軍又躲進了沈家隔壁的祠堂裏。沈佩蘭鎮定一下,不顧一切地從一側邊門飛奔上山尋找部隊報告日軍躲藏的方位。
蕭山區義橋鎮鎮志辦的韓浩祖對義橋鎮的抗戰歷史如數家珍。他説,一九二師官兵告訴佩蘭,這是一支帶有先進通訊設備和優良武器的部隊,其戰略意圖是要與湄池一線的日寇會合進攻金華,這支部隊人數雖不多,但攜帶的先進武器不亞於一個團的裝備,必須徹底消滅他們。
他們告訴沈佩蘭:因為她家17間房處於祠堂前方,“最佳殲敵方案是用炮火毀掉你家房屋,打掉敵人賴以抵抗的掩體,這實在是一件萬不得已的事。”“毀家!”這是沈佩蘭萬萬沒有想到的事,畢竟是祖上幾代的産業啊,而且眼下生活困苦,正在商議變賣祖屋來維持生計呢,怎能眼睜睜看著它毀於一旦,但不這樣做,又怎能殲滅這班強盜呢?沈佩蘭告訴官兵:“我是個老師,知道要為人師表,我更是一名炎黃子孫,國難當頭時能只顧自己的家園嗎?只要能消滅日本鬼子,就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韓浩祖説,這才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國家危難,個人應該如何選擇?在抗日大局和個人小家之間,沈佩蘭一家選擇了大義。
不多時,10多門迫擊炮發出怒吼,沈宅的17間高堂樓屋霎時濃煙沖天,化為灰燼。日寇失去了“屏障”,亂作一團,一九二師乘勢出擊,200多名日寇全部被殲,我軍繳獲所有的武器裝備,湄池一線的日寇聞報也狼狽地逃回蕭山縣城。
同仇敵愾,英勇抗爭。抗戰時,浙江人民的民族大義、不屈精神,讓敵軍感受這片土地上的頑強和堅毅。
沈佩蘭,這位知識女性,在小家在大家之間,做出了決絕的選擇,雖然不得不暫時流離失所,但卻給日寇以毀滅打擊。她毀家抗日的故事隨即傳遍全國,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為此手書“國而亡家”匾額給她,以嘉獎她高尚的民族氣節。
三
義橋鎮位於杭州市蕭山區錢塘江與浦陽江、富春江三江匯合處,是一個聞名遐邇的歷史古鎮。
韓浩祖説,抗戰時期,這裡還發生了七個義橋鎮人炸錢塘江大橋的故事。
錢塘江大橋由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橫貫錢塘江南北,是連接滬杭甬鐵路、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大橋于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歷時三年零一個月時間。
儘管建設不易,但是為了阻止日軍渡江,幾個月後被茅以升親手炸斷。
“之後,日軍又進行了修復。這次炸橋可謂是難上加難,這七個義橋鎮的軍人,都做好了為國捐軀的準備。” 韓浩祖説,關於這些人的事跡,他專門找了這些人的後代進行了確認,並準備整理成鎮志。
沒有人知道當時的細節,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只有錢塘江見證了他們的勇毅。“直到日軍投降,錢塘江大橋的鐵路也沒有通車。” 韓浩祖説,大橋鐵路一段最後被破壞。
這就是義橋鎮的抗戰、義橋鎮人的壯舉。
像這樣的抗戰故事還有很多。韓浩祖説,如有百姓為了去當地參軍,不讓家人知道,偷偷用了假名 。一名叫華偉烈的義橋鎮人,被國民黨抓壯丁逃走了,知道母親被日本人炸死,馬上返回部隊......
義無反顧,不懼犧牲。抗戰時,蕭山人民的民族大義、不屈精神,讓國人感受這片土地上的不屈和抗爭。
義橋革命歷史紀念館墻上佈滿的日軍機槍彈坑,顯示了當年戰場的慘烈。目前,當地政府為了保護歷史遺跡,在戰爭原址上建立了這座紀念館。
錢塘江,潮起潮落,她無情地沖刷著歷史,也沉澱著歷史。抗戰時的浙江人民,他們用生命凝聚起民族精神,讓錢塘江青史留名,也築起一座抗戰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