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長沙8月21日電(記者明星 牟旭 白旭)寂靜的夏日午後,湖南益陽市會龍山公園頂峰,何鳳山的墓地綠蔭環繞,一束鮮花安放在他的墓碑前,寄託著後人的哀思。
二戰勝利70週年之際,前來尋訪並祭拜何鳳山墓地的人士悄然增多。這位1901年出生在益陽市桃花侖一個小山村,二戰時期任中國政府駐維也納總領事的外交官,在1938至1940年間,給數千名猶太人發放了逃離納粹魔爪的“生命簽證”,被譽為中國的“辛德勒”。
中國知名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為何鳳山書寫的墓誌銘中説,“法西斯狂潮肆虐歐洲,數百萬猶太人慘遭迫害。無辜平民死中求生尋找逃奔之路,多國政府懾于淫威拒收猶太難民。在此漫天黑暗間,維也納一處屋宇燈火猶亮,一位東方外交官爭分奪秒發放簽證,幫助猶太難民逃到上海和其他地方……”
益陽市博物館副館長符凱偉介紹,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何鳳山墓于2007年修建,整個陵園像一隻正在看世界的眼睛,在墓圍的南邊建有高3米的文化墻,象徵著耶路撒冷的西墻。
如今的顯耀,之前卻是半個多世紀的默默無名。1997年,當何鳳山去世後,女兒何曼禮在報紙刊出訃告,提及父親曾向猶太人發放簽證。美國猶太歷史學家索爾,立即致電何曼禮,詢問此事。隨後,他們找到當年猶太人及其後裔,並覓得何鳳山親筆簽證。至此,這段塵封的歷史浮出歷史水面,贏得舉世關注。
二戰前奧地利維也納是歐洲猶太人聚居地之一,總數約18萬餘人。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後,大批猶太人被捕入集中營。但納粹當局又同意,猶太人只要擁有他國簽證,便允許離開。可是,在這關鍵時刻,不少國家都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嚴格限制向猶太人發簽證。中國外交官何鳳山頂住壓力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向奧地利猶太人簽發前往中國上海的簽證,幫助他們逃脫納粹迫害。消息傳開後,中國總領事館前排起了長龍。
據《國際義人何鳳山》一書記載:1938至1940年間,中國駐維也納總領館平均每月簽發500多個簽證,有時一個月甚至發了900個。按這個數據推算,何鳳山至少簽發了數千份這樣的生命簽證。
何鳳山拯救的猶太人中,有一位是中國老百姓熟悉的羅生特醫生。他拿著何鳳山簽發的簽證來到中國。後來他參加新四軍。成為四野一縱的衛生部長,醫治了成百上千名中國軍民,被稱作新四軍中的“白求恩”。
符凱偉介紹,由何鳳山救出的大浩劫生還者凱地·德拉斯德由衷地説,“我父母和我的性命全賴一位與我們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勇敢救助才倖免于難,他就是中國駐維也納的總領事何鳳山博士。他冒著犧牲自己生命和事業的風險,幫我們逃離納粹,逃過了奪走我家其他親人性命的大浩劫。”
2000年,何鳳山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國際正義人士”稱號;2001年,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為何鳳山先生建立紀念碑,碑上刻著“永遠不能忘記的中國人”;2008年,何鳳山紀念牌在維也納揭幕……
如今,何鳳山骨灰被安葬黑色的墓碑下。與墓誌銘相對應的墓碑左側的大理石上,刻著他生前自勉的詩句:“大造生才非偶爾,英雄立志豈徒然。而今願集精與力,萬里前程猛著鞭。”
著名作家余秋雨為何鳳山寫的墓誌銘中還有這樣的文字:“隨其手也,千百家庭得以絕處逢生;隨其筆也,沉溺之身攀上救命方舟;隨其聲也,域外人士驚識中華文明;隨其形也,離亂生命重建人世信心。”
向來低調的何鳳山,很少提起當年救助猶太人的義舉。他的女兒何曼禮回憶:“父親與他同年代的中國同胞一樣,為百年來中國曾經飽受帝國主義的羞辱和迫害而深感義憤,立志不讓這種羞辱繼續下去。所以,父親特別同情任何受到欺淩和迫害的人們。這也就是他單純的幫助猶太難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