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浙江省檔案館抗戰歷史舊照:1939年2月,台灣愛國人士李友邦在金華組建“台灣義勇隊”,還成立少年團,動員和組織散居大陸的臺胞參加祖國抗戰。中新社發 浙江省檔案館 攝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灣抗日將領李友邦生前成立“台灣義勇軍”抗日,卻在台灣島內“白色恐怖”中被槍決。其子李力群説,父親是一位赤誠志士,豈容青史盡成灰。
報道稱,前台灣當局領導人李登輝日前投書日本媒體指,稱二戰期間的台灣人“身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並宣稱“70年前,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既然是同一個國家,台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
不過,對於李登輝的論點,根據“國史館”相關史料記載,當年確實有許多臺籍人士的抗日史實。
台灣著名抗日將領李友邦的次子李力群,日前在“戰爭的歷史與記憶─抗戰勝利70週年國際學術學術討論會”上表示,父親自幼不滿日本統治,幼年時就參加蔣渭水創辦的台灣文化學會,策動抗日,當時學會在蘆洲舉辦秘密集會的地點就是現今的蘆洲李宅。
1924年李友邦逃離台灣,進入廣州黃埔軍校就讀。
抗戰爆發後,李力群指出,父親在1938年于浙江成立由台灣青年所組的“台灣義勇隊”參與抗日,隔年被委以少將隊長一職。
但當抗戰勝利後,李友邦卻因台灣2.28事件遭人誣陷繫獄南京。李力群説,經母親顏秀峰努力奔走下,不僅讓父親清白獲釋,也促成蔣經國、白崇禧到台灣調查真相,下達軍隊撤退、未經司法審判不得處決等命令,解救無數台灣同胞的性命。
然而等到蔣介石集團撤退到臺後,李力群的母親、父親卻相繼在1950、1951年,被人誣陷而入獄。1952年4月22日,父親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被槍決,而母親一直等到1965年出獄後才得知父親的死訊。
李力群表示,母親在得知父親已死後説,“相逢沙場,死別冤獄”。母親常説,“父親的血應該留在沙場上,應該戰死在戰場上,但父親卻死在他最深愛且奉獻一生的台灣土地上。”於是母親致力為父親討回曆史正義,全心投入李友邦史料出版及文化資産的保存。
李力群説,“最終歷史沒有遺棄我父親”,2005年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到訪蘆洲李宅,以淚眼致上歉意,臺當局“教育部”也在2012年在課綱中尊李力群父親為抗日民族英雄,而新北市府也將蘆洲李宅的地址另名為“友邦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