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用青春熱血捍衛國家尊嚴——記投身抗戰前線的西南聯大學子

中國新聞雲南日報 2015年08月17日 10:1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那個硝煙瀰漫的年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激勵著無數知識青年。1943年,中國遠征軍、駐印軍厲兵秣馬反攻緬甸,急需大量懂英語的知識青年入伍,大後方的西南聯大學子紛紛響應投筆從戎,用他們的青春熱血,捍衛了國家的尊嚴,維護了民族的獨立。

  聯大學子從軍紀略

  “據《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學生的參軍熱潮共有三次。”長期研究西南聯大史的雲南師範大學教授余斌介紹。第一次在抗戰初期,社會各界及主流輿論提倡和鼓勵學生到抗日前線投入戰爭。1937年11月15日,長沙當局成立了以梅貽琦為隊長、黃鈺生和軍訓教官毛鴻為副隊長的大學軍訓隊,對學生進行軍事化管理和訓練;同時還設立學生戰時後方服務隊。第二次是應徵翻譯官。這次從軍熱的背景是為來華美軍配備翻譯人員。據有關史料,到1942年昆明的美軍招待所多達50處,駐滇美軍人員估計有數萬人。這就需要大批軍事翻譯人員,大後方各高校外文系學生就成了從軍挑大梁的重要角色。第三次是抗戰末期報名參加青年軍。1944年,西南聯大200多名大學生離校後到青年軍零七師炮一營入伍全部分發到印度遠征軍,學習汽車駕駛,取得執照後在史迪威公路執行任務。日本投降後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回聯大複學,其中30多位應屆畢業生按規定獲畢業證書。

  “據《校史》,先後在聯大上學的學生有8000人,有名可查的後兩次參軍人數為834人,連同長沙時期參加抗戰工作離校的近300名學生,總數應該不少於1100人,約佔聯大歷屆學生總人數的14%,或者説投筆從戎的人數為聯大學生累計總數的七分之一。”余斌説。

  聯大學生與飛虎隊

  在抗戰的烽火中,西南聯大學生與飛虎隊相遇相識,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1年初,美國政府批准向中國派遣飛機、志願飛行員和機械師,組成志願隊,半年後蔣介石發佈命令,美國志願隊作為中國空軍的一個單位,以昆明為基地,這就是陳納德飛虎隊。”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者王海東介紹。

  通過對保留文獻研究,王海東認為,當時,在中共南方局領導下的雲南地方黨組織積極開展愛國統一戰線工作,不僅包括上層的統戰,還囊括國際的統戰工作。於是形成了一個以聯大中文系學生,時任中共聯大地下黨支部書記的馬識圖、基督教青年會在聯大學生服務處幹事李儲文為核心的國際友誼工作小組。“當時,他們與飛虎隊隊員迪克、莫裏斯等10人大約兩周相聚一次,人數不等,地點不一;他們針砭時弊,討論國際形勢。”王海東説。

  隨後,聯大學生與飛虎隊的合作從言談轉變為行動,相互幫助和支援。聯大學生為飛虎隊翻譯各種報紙雜誌上的文章,並通過後者將信息傳播至美國,以便國際友人及時了解中國狀況。這一交流成為中美人民之間一條寶貴的信息通道。1945年,毛澤東主席的報告《論聯合政府》一問世,聯大學生們立刻口譯全書,飛虎隊記錄並將之發往美國,使新中國的藍圖廣為世界人民所知。

  聯大師生“聲”震寰宇

  1940年8月1日正式開播的昆明廣播電臺,是當時中國功率最大的廣播電臺。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師生對廣播事業的參與和介入,使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思想文化通過廣播産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傳播了“聲”震寰宇反抗侵略的時代強音。

  據資料顯示,當時,昆明廣播電臺依靠西南聯大組織起了一個學科齊全、陣容齊整的廣播演講專家群體,使“學術講座”、“時事論述”、“空中學校”等節目辦出了特色和影響,先後在該臺專人獲兼職的聯大師生總計133人次。

  抗戰期間,昆明廣播電臺先後開播的外語節目和漢語方言節目,因有著名外語專家和西南聯大師生的主持或參與,多數節目均堅持到抗戰勝利,完成了抗戰對外宣傳的歷史使命。此外,昆明廣播電臺的外語節目,先後設立了英語節目、法語節目和日語節目;漢語方言節目則主要面對廣東、福建、上海等省市籍僑胞較多的現實以及對淪陷區台灣同胞廣播的需要。

  昆明廣播電臺的思想文化類專題節目、外語和漢語方言節目,由於有了聯大一批學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和在校學生一類高端人才的強力支持並身體力行成為編播主體,擔當起了抗戰的宣傳重任,為國人與盟友了解戰時的中國與世界局勢,藉以爭取國際援助,動員海外愛國僑胞參與抗日,産生了廣泛而重要的影響。

  雲南日報 記者 陳鑫龍 施銘 實習生 汪婷婷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