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當年支援前線是這輩子做過的最光榮的事——抗戰支前模範荊樹有口述烽火歲月

中國新聞新華網 2015年08月13日 19:1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網哈爾濱8月13日電(記者潘祺)在黑龍江省蘿北縣太平溝鄉興東村東南江畔,曾有一個叫做“三家窩棚”的交通站。70年前,荊樹有和他被日軍殺害的父親曾在這個交通站參與和見證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

  “那是在1932年夏天,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們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槍響。緊接著,幾十個日本軍官騎著高頭大馬,在偽滿警察和翻譯軍官的簇擁下,帶著一隊鬼子兵從大路向村裏急急奔來。”1931年出生的荊樹有老人坐在炕沿上向記者娓娓道來。

  “其中一個翻譯原是村裏人,後在外唸書,沒成想就是他告訴日本人我們這裡有大量樹木,才把日本鬼子引過來的!”他説。

  “日本人強迫村民到野外打草,供軍馬食用。為了防止野外作業的村民逃跑,他們還用繩索把村民的手從一側串連著捆起來,牽著狼狗坐在馬車上監督,被捆起來的手被繩子勒破了皮,一道道的血印子啊!一隻手幹起活來不協調,小日本就在後面拿皮鞭子抽!”回憶起那段被奴役的歲月,老人眼眶泛紅,“日本鬼子沒想到的是,他們捆著我們的手,也把大夥的心連在了一起,大家合夥商量了一條逃生之路!”

  “當時村裏有個叫劉谷癟子的,夜裏趁鬼子不注意,掙斷綁繩,沿著城墻的一處污水洞鑽了出去,爬出城外後,弄了一塊木板漂流過了黑龍江,找到正在那裏休整的東北聯軍馬德山支隊,説了村裏的情況。”荊樹有説,聯軍戰士聽説鄉親們有難,立即趁黑夜過江,攻打興東村。給抗聯隊伍帶路的劉谷癟子則回到村裏,和大家裏應外合,迅速逃了出去,與抗聯隊伍會合在一起。

  為了日後方便與百姓聯絡,抗聯提議建立交通站,以柳樹為地標、以石頭擺放形狀為信號,互通信號。鄉親們則通過交通站給抗聯戰士通風報信、輸送物資,荊樹有的父親荊成玉就是當時的交通員之一。

  “父親和37名村民被日本鬼子殺害時,我才12歲。”荊樹有告訴記者,有一年年關,父親帶著不滿10歲的他頂著鵝毛般的大雪進山,親眼看到抗聯戰士住的不是四處漏風的木屋、就是陰暗潮濕的地窨子,穿的是前後胸合在一起的狍子皮,腰裏扎著草繩,腳上的草鞋露著腳趾,黑黢黢的面龐僅露一口白牙和一雙眼珠子。為了不暴露自己,抗聯戰士們不敢用明火取暖,不敢鳴槍打獵,只能吃草根、樹皮、橡子。

  荊樹有回憶,為了給抗聯送鹽,村民們把粒鹽縫在馬脖子上的套包裏,但由於粒鹽太沉,馬脖子上挨著套包的那地兒都被磨掉了毛、破了皮,馬走起路來疼得直拉響鼻,當行到城門口時,就被日本偽警察發現了。後來,他們就把鹽用鍋裏的熱水化掉,再把衣服放在鹽水裏煮,使衣服浸透了鹽,變得沉甸甸的,然後以串親訪友的名義把鹽衣及時送到山上。抗聯戰士們再用同樣的辦法把鹽變成水,做菜吃、熬湯喝。雖然送鹽時總會擔心得要命,可看到抗聯戰士能吃上鹽,群眾也感覺心裏有説不出的舒坦和欣慰……

  今年9月初,荊樹有老人要去北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活動。他説,知道國家還記著自己,心裏特別激動,當年支援前線是他這輩子做過的最光榮、最驕傲的事情。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