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旅遊節上,遊客正在看來自異域的物品
央視網特稿(記者 王小英)海陸絲綢之路,帆影和駝鈴是二者最主要的特徵。7月28日,陸海絲綢之路旅遊文化高峰論壇在蘭州舉行。甘肅旅遊要借鑒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開放經驗,發展徒步和自駕等高端旅遊,實現帆影與駝鈴的互動。但在專家看來,不光要取經,更要抓住機遇突破和創新,做好樞紐和聯盟。
別“有啥賣啥”要融入絲路旅遊
絲綢之路匯集了80%的世界文化遺産,而遊客來甘肅旅遊,多數都直飛敦煌。既是旅遊資源大省,也是旅遊産業小省,這讓甘肅旅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尷尬,也有憂患。
根據此前公佈的數據,2013年,廣東省為全國旅遊接待人數和收入最高的省份,甘肅省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則只佔到全國總數的3.1%和2.1%,排名第25位。對比絲綢之路途徑省份,陜西省旅遊收入排名全國第13位,陸上絲綢之路省份的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低於海上絲綢之路省份。
為改變這種局面,2013年前後甘肅提出20個大景區建設,分別是以敦煌文化為核心的河西五市精品絲路旅遊區,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沿黃四市(州)黃河風情旅遊區,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五市尋根訪祖及養生保健旅遊區。
“如果定位為紅色旅遊不一定能吸引眾多遊客。”國家旅遊局綜合協調司原司長張堅鐘認為,甘肅應該擺脫過去“有什麼賣什麼”的頑固慣性,模式多元化,比如要融入絲路旅遊。
張堅鐘説,旅遊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中,首先要做好的便是要有創新和全局的理念,至少要改變國內旅遊景區服務態度低劣、門票高的局面,國內不少景區因此被遊客詬病。
“以後人們來西北旅遊,可能看重的便是絲路長廊上的遺産乃至感受西域風情。”張堅鐘稱,甘肅要發掘獨有的文化內涵,有針對性地創新具有中國鮮明元素的旅遊産品和旅遊項目。
別做低端遊要發展徒步自駕
6月份在張掖參加了國際商學院絲路挑戰賽的李先生,回去之後又組織了一波朋友,準備在8月初到甘南來一次徒步旅行。
“到西北來旅遊,不同於沿海,好的風景在路上,自駕、徒步都是很不錯的選擇。”李先生有一個衝動:徒步走遍絲綢之路。但受種種條件所限,有著李先生同樣想法的只是少數。
西部旅遊研究院執行院長翟建青直言,徒步、自駕等高端旅遊帶來的收入是低端旅遊收入的6倍,這個地方適合發展徒步、自駕等高端旅遊,就應該發展高端旅遊,而帆影和駝鈴需要互動,也應該有差異,相互感受,給遊客不同的體驗。
別拼命開發要做好樞紐
為了吸引遊客,甘肅發展的20個大景區建設中,蘭州佔據了2個,分別是百里黃河風情線和興隆山大景區。對此,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助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鄒統釬並不完全贊同。他認為,蘭州作為絲路節點城市,應該強化旅遊樞紐功能,而不要一味強化旅遊目的地功能。
“不要拼命開發景區、景點,要側重心臟的發展,不要只做腸胃。”他認為,蘭州應該要與周邊地市天水、敦煌等其他地市緊密合作,開發交通等旅遊集散設施,將遊客集中之後再輸送到各地,這樣才能帶動蘭州的旅遊發展,比如發展汽車租賃服務等。
大數據顯示,團隊遊客越來越少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旅遊已經呈現碎片化,遊客到一個地方,首先關注的城市,其次才是周圍有什麼景點。張堅鐘建議,為散客服務,整個城市就是旅遊接待服務中心。
別單打獨鬥要有國際眼光
張掖擁有的濕地、丹霞地貌乃至沙漠等多種地貌,成功吸引商學院的學生將其作為戶外課堂的首選地。在此次論壇上,張掖也表示出了向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學習的決心。但在專家看來,單單學習遠遠不夠,發展絲路旅遊要有國際眼光。
值得欣慰的是,甘肅在這方面已經開始嘗試。今年3月,敦煌機場獲國務院批復同意對外開放,串起了烏魯木齊至西安2000多公里的絲綢之路空中國際走廊。作為古絲綢之路咽喉要道和必看景點,遊客在這裡可西去烏魯木齊,東去西安。與此同時,甘肅還試圖推動建立“絲綢之路旅遊國際合作聯盟”。
“沿著絲路旅遊體驗不同的風情文化,這類旅遊可能會越來越火爆,正因為如此,競爭也會激烈,所以在旅遊發展方面要有國際眼光。”鄒統釬稱,新形勢下應該打造國際旅遊自由貿易區,如塑造“一帶一路”品牌形象和生活方式,構建“一帶一路”免簽證國家體系等,甚至要參與國際旅遊組織管理和標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