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猶太人不忘中國情

中國新聞環球時報 2015年07月15日 15: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文原載于環球時報,時間為2000-10-13,轉載只為提供資料。

                 在哭墻前祈禱的猶太人

  本報駐以色列特約記者 陳克勤

  猶太人是內聚力非常強的民族,許多民族和國家在歷史長河中消亡了,惟有猶太人歷經2000年大流散,最終在故土實現了複國理想。回歸故土是全世界1400萬猶太人的精神支柱。不管流落在何地、災難多深重,猶太人每天都要祈禱三次:“來年返回耶路撒冷”,建房時要留一個角落不裝飾,婚禮時要打碎一個玻璃杯,安葬時要放一小袋聖土,以示不忘故土。

  以色列如今人口630萬,其中猶太人539萬,他們來自80多個國家,説著100多種語言。他們在節日紀念時,唸唸不忘危難中援助過他們的朋友,不忘收留養育他們的第二故鄉。

  以中友誼協會、原居中國猶太人協會會長考夫曼見到中國人時,常常情不自禁地回憶起他在中國的生活。77年前,考夫曼出生在哈爾濱。他的父母是一戰時從沙皇俄國來中國東北避難的猶太醫生。父親在中國開辦了猶太醫院,抗戰期間曾掩護過一些地下黨員。東北解放後,他被蘇聯紅軍送回蘇聯,入獄11年,直至1961年才到以色列和家人團聚。考夫曼跟著雙親在中國度過了金色的童年和青少年,他在哈爾濱商學院學習,1950年才離開中國。他終生難忘在中國生活的26年。然而沒想到,他一別中國,42年後直到以中建交,他才重訪故地。遺憾的是,此時他已不怎麼會説漢語了,曾經像母語般流利的漢語,已經埋沒在歲月的滄桑中,他只能偶爾蹦出一些單詞。目前在以色列生活的原居中國的500戶猶太家庭,約2000名猶太人,幾乎都不會説漢語了。只有從他們偶爾蹦出的上海或東北口音,才依稀透露出他們的中國情結。

  考夫曼説,中國是猶太人的自由國土,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從來沒有排猶反猶的國家,中國歷史上找不到排斥、虐待猶太民族的記載。中華民族、猶太民族的往來源遠流長。唐宋之前就有沿著絲綢之路來華經商的猶太人。當時中國的繁華和習俗,上至朝廷下至黎民對猶太人的以禮相待,深深打動著猶太人。12世紀,在中國開封等地聚居的猶太人達3萬人之多。宋代帝王的聖諭中曾專門提及猶太人:“歸我中華,遵守祖風,留遺汴梁”,對猶太人廣開大門。正是充分的文化自信才具有的博大胸懷,在歐洲的迫害屠殺下拒不改宗換教的猶太人,在中國被友好民風潛移默化了。他們和當地中國人通婚,改變了猶太民族的許多特徵,有的加入到中華民族的行列。

  考夫曼説,近代去中國的猶太移民起源於難民。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亂和沙皇俄國的迫害使大批猶太人穿越西伯利亞到中國東北,當時約2。5萬猶太人生活在哈爾濱。二戰時,來華避難的猶太難民有2萬多人,總共有3萬猶太人生活在上海、哈爾濱、大連、北京等城市。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及當時的中國內戰,猶太人從1949年開始離開中國。其中8000人到以色列,有的從香港乘飛機,有的坐聯合國安排的維克多利、安娜沙林兩艘海輪離華。考夫曼一家1950年1月乘船顛簸了兩個月,歷經艱險,繞道非洲好望角到達以色列。

  考夫曼的家在緊靠特拉維夫的拉馬特甘,客廳、過道和臥室層層疊疊地擺放著中國古董、工藝品和裝飾品,散發著強烈的中國文化氣息。考夫曼説,雖然老一代猶太人大都不會説漢語了,但現在會説漢語的猶太年輕人越來越多。兩個古老民族的友好合作正出現從未有過的高峰。(作者單位:光明日報)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