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蕭江河接受記者採訪
央視網特稿(記者 王莉莉)六月的北方雖然已是盛夏,但在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蟠龍鎮磚壁村,大山裏的天氣還是很涼。每天下午,87歲高齡的蕭江河老人都會坐在村口的門墩上,與同村老漢、或者來參觀的遊客聊聊天。
在村裏,蕭江河是經歷過抗戰歲月的唯一倖存者。抗戰時期,他曾被朱德親選為村裏的兒童團團長,帶領著32個比自己年齡還大的孩子,為駐紮在此的八路軍總部官兵放哨、送信。
和朱德、彭德懷、鄧小平、左權等老一輩革命家有過親身接觸,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者,在抗戰勝利70週年前夕,蕭江河完成了一部具有武鄉特色説唱形式的《八路軍總部在磚壁》的回憶錄,在他看來,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都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
跑步快被朱德一眼“相中”
老人帶著記者來到當時學校的舊址
1939年7月15日,八路軍總部隊伍穿過日軍重重包圍,來到太行山巔的武鄉磚壁村。
八路軍住進村後,和村民們相處得非常好,村裏的孩子們見到穿著軍裝的八路軍叔叔很是好奇,常常在總部門前聚集玩耍。由於總部位於村裏的中心位置,加上村子地勢起伏不平,只要站在總部門前,就可以看到八路軍戰士在對面山上訓練、巡查的場景。“那時候,我們最大的興趣就是按大小個順序站在山的這邊,學著山那邊的八路軍一起訓練。”蕭江河回憶道。
有一天下午,蕭江河和村裏的一群孩子在玩耍,其中一個孩子提議:“我們也像八路軍每天訓練一樣進行爬坡比賽,看看誰爬得最快。”
這個提議得到全部孩子的響應,就這樣,在總部前面的一條溝裏,十幾個孩子開始了一場爬坡賽,終點就是對面嶺上最高處。
隨著一聲令下,只穿著紅肚兜的蕭江河奮力向終點跑去,當他滿頭大汗的第一個站在對面山嶺上高呼後面的夥伴時,引起了路過此處的朱德總司令的注意。當孩子們再跑回出發點時,見到了早已等待在那裏的朱德。
“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第一個跑上嶺的就是你,過幾天我會去你們學校看看,而且我們還準備在學校組建兒童團。”朱德拍著蕭江河的腦袋説。
三輪競爭成功當選
五天后,朱德總司令和夫人康克清一起來到學校,朱德站在講臺上,對台下的50多名同學説:“我今天是專門來看望大家的,你們騰出學校的房子給八路軍用,讓我們安心的工作,感謝小小年紀的你們對八路軍做出的犧牲和貢獻,所以,我一定要來看看轉到新學校的你們,住的舒服不舒服,同時,我還有一件事情要宣佈,我們準備在磚壁村組織兒童團。”
當時磚壁村小學有53名學生,符合8--12歲能參加兒童團成員要求的只有32人,按照朱德總司令提出的“勤勞勇敢、敢説敢為”的團長要求,32名同學分為三組進行分組討論,最終每組選出一名成員競選最終的團長、副團長職位。
“由於我個子高、活潑、人緣好,經過三次競選就被任命為兒童團團長。”蕭江河回憶説,兒童團成立後,八路軍給兒童團配備了八把大砍刀、八把紅纓槍,三組成員,每組各兩個武器,剩下的分給團長和副團長。
當時,在入村的三個大路口上,每天都會有2名婦女、2名兒童,手拿砍刀、紅纓槍把守。一旦有八路軍要進村,先查通行證。村民要進村,要有百姓俗稱的“路條”,有這些證件的就放行,沒有的堅決不讓進村。
親自“審查”鄧小平
老人手指的路就是當年他們站崗放哨的其中一個地方
在11歲小團長蕭江河的統一安排下,三個崗哨上的兒童5天進行一次輪崗,有一天傍晚,正在路口執勤的他遠遠地看到一個騎著馬、穿著軍裝的男子朝著村口走來,當蕭江河和小夥伴向這名男子索要進村通行證時,那人一會找藉口説丟了,一會説忘記帶了,要不就説他是來總部開重要會議的,讓兒童團給他放行。
有著高度警覺的蕭江河覺得這名男子肯定有問題,因為只要是真正的八路軍叔叔,進村都特別配合他們的工作,主動將通行證給他們看。眼前這位卻大相徑庭。於是,蕭江河呼喊其他夥伴,一起將這名男子“押”到了總部。
到達總部門口後,這名男子摸著他的腦袋説:“小鬼,你們的工作可真是認真負責啊,這是我的通行證,你們好好的檢查一下。”説罷,他從自己的上衣口袋裏拿出了通行證遞給了蕭江河。
看到通行證後,蕭江河和小夥伴可生氣了,嘟著嘴説:“你既然有通行證為什麼當時不給我們看,讓我們走這麼遠的路把你送到總部。”
“我就是想看看你們是不是對待每一個進村的人都會要通行證,工作能不能做到認真負責。你們回去吧,明天給你們送禮物去。”説完,一邊揮手和兒童團成員再見,一邊跟著催促他開會的工作人員轉身走進總部。
第二天一早,幾名八路軍帶著一大堆彩筆、筆記本、籃球走進了學校,八路軍叔叔笑著對兒童團成員説:“昨天你們‘押’到總部的人是來開會的一二九師政委鄧小平,由於你們認真負責、勇敢的工作態度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今天專門給你們送禮物來了。”
“當時我領到了三支彩筆,一個筆記本,一直都捨不得用。”蕭江河説,除了放哨、站崗,孩子們也很喜歡學習,只要沒有鉛筆、本子了,八路軍都會給他們送來,除此以外,朱德總司令還親自到學校給大家送課本,有《抗日讀本》《戰時新課本》等。
整理革命故事 傳揚先烈精神
參加工作後,蕭江河一直在老區任教,只要有時間,他就會走訪長輩和故地重遊的老首長,蒐集了很多八路軍總部在磚壁村的材料故事,在他看來,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都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
尤其是他親眼目睹了八路軍浴血奮戰,愛民如子的整個過程,從此以後,蕭江河一直有個心願,就是將這些革命故事整理出來。前幾年,他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整理成具有當地特色的《八路軍總部在磚壁》的説唱形式材料。這本書2萬多字,用43個故事講述了老一輩革命家在磚壁村指揮八路軍抗擊日軍和發動群眾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中發生的情景。
“我覺得自己在有生之年能為老區的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旅遊開發,盡點綿薄之力,也就如願以償了。”蕭江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