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原標題:精準扶貧看貴州 一枝一葉總關情
我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4000公里,為山裏人家脫貧致富打下堅實基礎。圖為高速公路旁的劍河縣麻栗苗寨。 鐘傳坤 攝(貴景網 發)
本報記者 趙國梁 王鄰
“完成兩個100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十八大吹響進軍號之時,全國的目光投向貴州。扶貧開發是我們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是最艱巨的任務。貴州作為全國扶貧開發的主戰場,事關全局。
“決不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
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向全世界亮出了中國扶貧開發的底氣和信心,更為貴州各族幹部群眾帶來了火熱燃燒的激情。
——激情揮灑在堅持“彎道取直”,實現縣縣通高速,徹底讓貴州交通的天亮起來的一條條康莊大道上;
——激情生長在80、90後挑大梁,擁有“駐村幹部”共同稱號,撲下身子幫助群眾的5.7萬名一代貴州新青年的心裏;
——激情沾染在黨員幹部食宿農家、訪貧問苦,帶領群眾建設美麗新農村的褲腳泥土上;
——激情浸潤于五大新興産業引領的一片片産業園區,各族群眾扛上山腰種下綠色貴州的一棵棵綠苗,吃上熱騰騰營養午餐的孩子們的一張張笑臉,100所職業技術學院裏年輕技工忙碌的一個個身影。
……
原標題:精準扶貧看貴州 一枝一葉總關情
豪邁的激情在貴州4000萬幹部群眾的心中升騰:撕掉貴州的貧窮落後標簽,與全國同步邁小康!
弱鳥先飛 彎道取直 後發先至
徹底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堅定扶貧開發決戰決勝的信心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貴州省委、省政府把扶貧開發作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貧開發的顯著成效引人矚目。
然而,貴州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全省貧困總人口依然是全國之最。
2011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立足全面小康大局,提出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打響了扶貧開發攻堅戰。
困難如大山,橫亙眼前——
還有600多萬貧困人口,人均GDP不足800美元,何談小康?
山連著峰、溝挨著壑,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怎麼發展?
教育資源緊缺,不少孩子讀不了初中和高中,窮根怎麼拔?
近600萬農民工外出務工,村是空殼村,家是留守人,難題怎麼破?
……
外界心存擔憂,但貴州氣勢如虹。
赫章縣海雀村,一個曾經苦甲天下的地方。
今年94歲的安美珍大娘還清楚地記得,當年一家4口人只有3個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老人如今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鐵爐子,看上了液晶電視。
被譽為“村魂”的老支書文朝榮帶領群眾種下了萬畝森林,讓海雀走上了幸福路,書寫了絕地逢生的精彩傳奇。
省委書記趙克志説,文朝榮精神歸納起來就是20個字: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愚公移山、改變面貌、造福子孫。共産黨員有志氣,幹部群眾有智慧,只要不向貧困彎腰,只要帶領群眾一起幹,就一定能夠戰勝貧困。
扶貧先扶志,在貴州這樣的地方,顯得格外重要。擺脫意識貧困和思路貧困,針對的不僅僅是困難群眾,更重要的是黨員幹部。
貴州在擺脫這兩大困擾的道路上奮力疾行——
黨政代表團馬不停蹄出行,開闊幹部視野;
主流媒體上“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的宣傳一天也沒有停止;
“構築精神高地、衝出經濟洼地”的誓言,響徹全國;
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戰略深入人心,跳出扶貧抓扶貧成為共識;
發展成為解決一切問題的核心,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成為最強有力的抓手;
開放奮進,成為新貴州最醒目的形象;
……
原標題:精準扶貧看貴州 一枝一葉總關情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2014年,貴州經濟增速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地區生産總值、財政總收入等,均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規劃翻番目標。
2015年,貴陽大數據博覽會吸引了全球互聯網企業經營,當戴爾、英特爾等企業落戶貴陽,當馬雲、馬化騰等風雲人物牽手貴陽,微信朋友圈裏的一條條轉發,閃耀的是前所未有的滿滿自信。
仿佛是在不經意間,多彩貴州風行天下;
崇山峻嶺間,高速公路穿雲而過,高速鐵路連通全國;
圍在鄉政府門口等救濟糧的身影越來越少,合作社和致富能人層出不窮;
幹部們從向上伸手,變成了外出招商、埋頭抓産業;
每年60多萬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不少昔日的“打工村”變成了“招工村”;
……
事非經過不知難。5年拼搏,貴州更加堅定地認定:
富,不是天生;窮,不會生根!
精準扶貧 到村到戶 滴水穿石
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用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2015年春節剛過,威寧自治縣迤那鎮芙蓉社區村民袁禮一家從牛棚搬進了新建的磚房。新房不遠處,就是他家新栽的10多畝烤煙,今年就有兩萬多元的純收入。
在迤那鎮,貧困家庭都有詳細資料:戶主叫什麼名字,困難原因是什麼,幫扶責任人是誰,採取的措施是什麼,一目了然。
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發生率較高的省份。
貴州,是全面小康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地方。
在推進扶貧開發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貴州省委提出,精準,就是取勝的法寶。
精準的政策導向,讓不少貧困地區喜迎雪中炭。
毗鄰的三穗縣巴冶村和劍河縣新民村,聚居著9000余名苗族群眾,兩個村子山高坡陡,道路崎嶇,出行難、運輸難嚴重制約著群眾的發展。2014年7月,這裡同時啟動了4條通村公路建設,總長30余公里,投資1525萬元,如今,四條通村公路建成通車,苗家村寨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威寧自治縣海拉鄉曾是最缺水的鄉鎮,如今徹底告別了寒風中挑水吃的歷史。經過四級提水,寶貴的水從海拔1500多米的牛欄江峽谷提升到海拔2500多米的海拉鄉,1萬多人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有了水,海拉鄉大力實施金銀花種植項目,目前已種植4000多畝,群眾找到了一條致富的路子。
幹字當頭,精準為先,貴州掀起了新一輪扶貧開發的熱潮。
原標題:精準扶貧看貴州 一枝一葉總關情
準在補齊“短板”。2013年11月,貴州啟動實施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2014年,六項行動計劃共完成投資408.1億元。
準在機制創新。2014年,貴州對地處重點生態功能區,不具備新型工業化發展條件的關嶺、紫雲等10個縣調整綜合測評辦法,取消GDP考核指標,加大農業發展、旅遊産業發展、就業與收入、生態環境等類別考核比重。制定了新的《貴州省貧困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推動貧困縣工作考核由主要考核地區生産總值向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
準在對象明晰。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細分扶貧對像是第一步。這項龐大而複雜的基礎工作全面鋪開。
廣大幹部進村入戶調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資料。2014年,貴州完成了9000個貧困村、278萬戶、745萬人的信息錄入工作,為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措施提供了準確依據。
準在立足實際。扶貧開發進入攻堅階段,剩下的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扶貧難度越來越大。貴州系統推進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確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2014年全省扶貧生態移民搬遷17.2萬人。
準在措施到位。精準扶貧對象戶確定後,將扶貧發展資金與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挂鉤,各地開始逐戶量身定制脫貧良策,實施結對幫扶、産業發展、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社會保障“六個到村到戶”。
準在作風紮實。2011年以來,全省全面開展幫聯駐工作。2014年,貴州共選派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和大學畢業生、農村知識青年5.7萬餘人,組建成11590個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開展精準扶貧,實現了全省貧困村全覆蓋,做到了一村一支同步小康扶貧工作隊、一戶一名脫貧致富責任人。
準,就有力度,就有成效。
2011年至2014年,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從1149萬人下降到623萬人,共減少526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33.4%下降到18%;5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7%,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百校大戰、營養午餐、特崗教師:
用教育保障貴州的未來,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
夏日的威寧,陽光晴好、雲淡風輕。
6月2日下午,27歲的陳平站在板底鄉小學講臺上,認真地給孩子們上數學課。
陳平家鄉在威寧自治縣雲貴鄉檢角村,從小備受貧困折磨的他,在小煤窯裏挖過煤。“手握板鋤,斜挖進去七八米,挖到煤,再用木筐拖出來。村裏常有人在煤窯出事,我很害怕。”
如今威寧的小煤窯全部取締,陳平繼續讀書,從安順學院畢業,應聘成為威寧的一名特崗教師。“孩子們太需要老師了,我要好好教書。”
課間休息時,14歲的彝族女孩羅貴花和夥伴們在陽光下追逐嬉戲,忽閃閃的大眼睛澄澈明亮。
“喜歡上學嗎?”
“喜歡!”
“為什麼喜歡?”
“知-識-改-變-命-運!”她的回答一字一頓,清脆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