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60後舒阿慶的創業路:“互聯網請+我”

央視網報央視網 2015年05月22日 15:4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舒阿慶跟員工一起研究文案(圖左為舒阿慶)

舒阿慶跟員工一起研究文案(圖左為舒阿慶)

  央視網特稿(記者 孔華)“找到風口豬都飛起來了!”雷軍這樣慶倖自己的成功。

  “要是風停了呢?”馬雲這樣提醒僥倖的創業者。

  46歲的舒阿慶就是這樣趕上了風口,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家國家高新技術農産品企業;13年後,就在他做好準備大幹一場時,他猛然發現風停了。

  從未有過的焦慮

  舒阿慶,緊鎖眉頭,在一縷一縷地香煙雲霧裏,他看起來有點沉悶。

  “我每天都是淩晨一兩點睡,早上五六點就醒了。”舒阿慶彈著煙灰説,從2005年開始創業起,他抽的都是65塊錢一包的香煙,一天兩包。但到2015年,他開始抽20塊錢左右一包的香煙,一天五包。

  “有一個淩晨,看著樓下的車來來往往,突然有一種想跳下去的衝動。”舒阿慶説,這個念頭雖然只出現過一次,但現在想想都讓他自己害怕。

  究竟遇到了什麼,讓這個46歲的民營企業家起了如此決絕的念頭?

  10年前意外碰到“風口”

  如果不了解舒阿慶10年來的成功,就無法理解舒阿慶今天的痛苦。

  舒阿慶是安徽寧國人。當地每家每戶都藏有一種被老百姓稱為“老鷹茶”的“茶”。這種“茶”其實不是茶,而是一種天然野生植物,屬常綠喬木,採其嫩枝嫩葉哂幹後,可當茶泡飲,在《本草綱目》中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記載。小孩吃東西不消化,大人肚子不舒服,泡杯“老鷹茶”喝喝,成了當地人祖輩流傳下來的土方子。

  頭腦靈活的舒阿慶,覺得這是個好東西,應該有市場。

  當時還是一個農民的舒阿慶經人介紹找到安徽醫科大學的有關專家對“老鷹茶”進行檢驗。一年半後,他申請到國家專利,並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星火計劃項目。

  舒阿慶開始大幹了一場,他承包了1萬多畝山場、帶領500多戶農民搞合作社。最高峰時,他幾乎壟斷了全國的“老鷹茶”的生産和收購,不僅將這種皖南特産全部收至麾下,還將四川和雲南産的“老鷹茶”也都高價收購過來。最火爆的時候,200克“老鷹茶”賣出了1880元的高價,一年的銷售額高達6000萬元。

  2012年,急於擴大銷售和市場的舒阿慶斥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4000多平米的無菌生産車間。有人揶揄他:“你恐怕是全球第一個建無菌車間的茶企。”

  兩年前“風停了”

  企業的順利發展超出了舒阿慶的預料,然而更超出他預料的還是“風”毫無徵兆地“停”了。

  由於當地人家都藏有“老鷹茶”,舒阿慶從一開始,就沒想走大眾銷售渠道,而是走禮品銷售渠道。加上地處民營經濟發達的寧國(寧國是縣級市,與浙江省交界),他的産品作為地方特産,從不愁銷路。

  2013年,一些大宗採購停止了。舒阿慶感覺銷售受到了影響,但由於影響不大,並沒有引起他足夠的重視;2014年,當地經濟增長緩慢,很多企業受到影響,企業團購客戶也停止了採購。

  “2014年的銷售幾乎為零。”舒阿慶説,各種狀況隨之而來,銀行抽貸、高利貸到期、民間融資要還。如今,舒阿慶每天還在電話中跟債主們週旋。每個不眠之夜,困擾他的都是怎麼把産品賣出去,怎麼還錢。

  期盼“互聯網+我”

  除了嗜煙,舒阿慶已經離不開手機。每個淩晨,他都在刷屏。以前這個時間,他都在跟朋友們一起宵夜、打牌、唱歌。

  他在多個微信群裏,發紅包,積攢人氣,發微信名片,推銷自己。

  “我只有46歲,褚時健70歲還創業呢?”舒阿慶説:“我欠很多人的錢,要是我不創業了,不想好了,永遠都不可能還他們錢。做人不能這樣!”

  5月8號到11號,短短三天,舒阿慶在合肥至廣州跑了兩個來回。

  他在惡補“互聯網+”。他希望:“互聯網能+我,幫我找到合適的團隊,銷售我們的産品。”

  “舒阿慶把‘老鷹茶’産業化,做大了,是因為抓住了機遇,但是,他沒有提前預防到政策經濟風險,所以遇到了困難。目前,關鍵問題是如何生存和解決資金週轉,他個人認為,互聯網+應該可以試一試。但能否通過互聯網打開銷路,重振市場和信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思維上,人才方面的轉型。”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湯匯道認為,至於債務,可以考慮債轉股,或者他出讓股份,通過眾籌等方式招募投資者等,當地政府也可以適當給予支持。他祝福舒阿慶,也許再堅持一下,就是成功。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