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特稿(記者 王小英)門外車水馬龍,路人行色匆匆,門內卻是另一世界,有人坐在咖啡廳裏暢聊創意,有些陶藝愛好者正在製作人生中第一件陶藝作品……
沒有了機器的轟鳴,沒有了高大的煙囪,在蘭州油泵油嘴廠基礎上改造創建的蘭州創意文化産業園已經成了蘭州創意原産地,這裡吸引著大量年輕的文化創意創業者。
不會咖啡拉花的設計師不是好員工
蘭州創意文化産業園內,一間不到100平米的舊廠房,左邊是設計工作室,右邊是咖啡廳。
2014年,魏冬和成駿看中了蘭州創意文化産業園,一間不到100平米的舊廠房,經過重新設計,左邊是設計工作室,右邊是咖啡廳。
作為一名有個性的設計師,坐在格子間辦公室是沒法設計出好作品的,因為太拘束,沒靈感。魏冬想,在咖啡廳辦公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他説:“總是替別人設計但我也想有一個自己的店面,給自己設計一下。”對此,同事兼好朋友成駿為他點了32個讚。這是2011年,此時魏冬已經在設計行業摸爬滾打了12年。
2014年,魏冬和成駿看中了蘭州創意文化産業園,一間不到100平米的舊廠房,經過重新設計,左邊是設計工作室,右邊是咖啡廳。
畫圖畫到焦頭爛額時,魏冬會走到咖啡廳,為自己衝一杯咖啡,到太陽下曬曬陽光,也許就有了創意;來了顧客,咖啡廳員工忙得顧不上,設計師也會走過去幫忙調製咖啡。魏冬説,在他的工作室中,不會咖啡拉花的設計師不是一名好員工。
“從2011年開辦咖啡廳到現在,經過培訓,店裏面不少員工都出去單幹或去別的店”,魏冬笑著説,正因為如此,他們被業界稱之為“黃埔軍校”。過去幾年開辦咖啡廳積累的經驗讓他們拿到了原物料代理權,開咖啡廳之餘,他們既做咖啡調製培訓,也做原料代理。
對於設計師和老闆這兩種身份,魏冬更青睞設計師,如今,魏冬主管設計工作室,守住陣地;成駿則主管咖啡業務,儘管説不想做大,但“盤子”的確是越來越大。
不會寫劇本的話劇愛好者不是青旅好老闆
2010年,李亞踏上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途,大半年後回到蘭州,發現家鄉居然沒有一家青年旅社。於是,他留在家鄉創業。
進入園區,通過一條名為“索福克勒斯”的大道,便來到了花兒國際青年旅社,“莎士比亞”、“莫裏哀”、“易卜生”……每個房間都以中外戲劇大師的名字命名。
老闆李亞是一位話劇愛好者。86年出生的他,本名歐洋,無奈總被誤認是假名,乾脆起個像真名的假名。2007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諮詢公司。
2010年,李亞踏上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途,大半年後回到蘭州,發現家鄉居然沒有一家青年旅社。於是,他留在家鄉,開始創業。
在一座上世紀70年代的老廠房中,李亞創建了花兒國際青年旅社——15間客房、80張床位,設有咖啡廳和小餐廳,還有一座能容納300位觀眾的花兒小劇場。
經營青年旅社後,李亞開始動手寫劇本、招募演員。《白日夢做家》是花兒小劇場的第一部作品,雖然賠錢卻吸引了人氣。隨後,《藝術》、《漂浮吃人記》、《沒病找病》等在花兒小劇場逐一上演,越來越多的揹包客知道了花兒青旅,以獨特而神秘的西域氣質著稱的低苦艾樂隊在花兒劇場也時有演出。
沒有創意的年輕人“進”不了老廠區
從2009年開始,這裡便陸續聚集了不少像魏冬、李亞這些想要創業的人。
2009年,甘肅現代集團投資2000多萬元,收購了蘭州恒孚油泵油嘴有限責任公司(原名蘭州油泵油嘴廠),佔地面積約30畝,工業廠房等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借鑒外地文化創意産業園的成功模式,將其打造成擁有文化創意者實現夢想的地方。
傳統古老的繪畫藝術唐卡在這裡擁抱互聯網,走向世界;傳統劇目秦腔也在這裡找到了一席之地……個性的藝術裝置,墻面滿是塗鴉作品,這裡吸引了一批文化企業,領域涉及影視動漫內容製作、創意設計、文化演藝、藝術品展覽、旅遊商品開發等。
園區運營部負責人顏晶説,園區企業的入駐,一定得有創意,符合園區定位,現在入駐企業已有100多家,這裡也成了周邊高校大學生的實習基地。
2014年,園區組織的唐卡藝術展,讓不少人大飽眼福,展覽加網絡推廣,讓唐卡這一藏傳佛教的傳統繪畫藝術,受到更多人關注。
顏晶説,他們努力將該地打造成甘肅第一條創意文化産業街區。話劇、音樂節、藝術展、cospaly秀……園區企業舉辦的豐富活動,讓這裡逐漸發展成為蘭州文化時尚的引領者,群體競爭優勢和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也開始顯現,成為孕育産業集群發展的“集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