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鄉愁是一種習慣,就像吃慣了家裏的小白蝦而永遠不能適應北京的河魚一樣;鄉愁是一種記憶,就像我能認清家鄉的每一條小道,卻叫不出北京最常走的這條大馬路的名;鄉愁是一種味道,就像再濃的老北京城,于我也比不上家鄉一艘小破木船。鄉愁是一杯甘甜香濃的茶;鄉愁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鄉愁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畫——想念淡淡的,情誼濃濃的,這是一種植根於心裏的牽掛。
深情的大海張開溫暖的臂彎,明媚的陽光灑落在海面,白雲一朵接著一朵,聲聲有情的親吻著臉頰。海浪濤濤,浪拍沿岸,看那船舶隨浪濤搖曳;聲聲呼喚,空氣中,你能依稀聞到淡淡的海的味道,鹹鹹的,有點魚腥,有點漁香。這是在一般海邊感受不到的味道,大連?青島?不,區別於海邊,這兒是真正的海島,你在這兒能看到的不僅僅是海鮮,你能真真正正的體驗到漁情,漁鄉,漁的味道——這才是我的家鄉,這是我引以為豪的家鄉——玉環。
幾乎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特殊的現代建築,小小的磚瓦房,隨海而砌,把破舊的魚簍廢物利用,做成簡單的裝飾,比不上北京摩天大樓的高大雄偉,比不上後宮深院的雍容富麗,但我的家鄉,就是有著它自己的獨特韻味。在玉環,每一片磚瓦都經歷過海風的洗禮,每一座瓦房,都能訴説出自己的海味。
誰還記得昔日在海邊捕魚的老漁民呢?誰還記得在波濤海面上搖曳的小木槳呢?往日裏,一艘破舊的小木船,幾個經驗老道的老漁民,幾副結實的漁具,便組成一支出海打漁的隊伍。不像平日裏你們見慣的碧海藍天,玉環的東海可沒有這麼溫柔可人。颱風,觸礁,暴雨,每一次出海,漁民都是在與自己的生命做一場賭博,稍不留神,你就會在海上輸了性命。在玉環,幾乎每一個老漁民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生死故事。
新年伊始,漁民開始忙碌的曬魚貨。這是對一年豐收的喜悅,是對明年風調雨順的祈禱。沿著海岸,一字排開,帶魚幹,鰻魚幹,蝦幹,魷魚幹……你能想象到忙碌的漁民臉上洋溢著的幸福笑容嗎?就像農夫收割時那份愉悅的心情,當漁民出海歸來,滿載一船的海鮮,即代表今年家人再也不用挨餓受凍,代表新年能過一個好年,那時的舒心,那時的歡愉,是用語言難以形容的。在玉環,每一個海岸,都能聞到濃濃的魚香,看到豐收的喜悅。
改革開放,科教興國,時代發展——轟鳴的船響,忙碌的現代化漁港,現在的玉環早已今非昔比。這只船來,那只船開;小船,大船,商船,漁船,觀光船,這是現在的玉環,現在的漁港。昔日的小木船,往日的老漁民,如今再也難得遇見;取而代之的是鋼鐵船身,利索的船長,訓練有素的水手。北斗通信,船舶自動識別系統,高科技電子産品隨之在漁船上應用,各種各樣的機械捕魚工具,鋼鐵漁船帶給漁民更方便的捕魚生活。在玉環,每一艘歷經滄桑的鋼鐵漁船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捕魚故事。
趁著朝陽出海,趕著夕陽回來,每日的忙碌,冒著生命危險在海上奔波,家鄉的人民也想要擺脫這樣危險的漁民生活,這曾經的漁民生活。現在的玉環,現代化,經濟化,百強縣——憑藉改革,憑藉科技,發展自我;昔日的玉環,破舊,落後,貧窮——沒有科技,沒有創新,沒有發展。玉環,不論是何樣的玉環,它都是我引以為豪的家鄉;但是總是要讓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科教興國——科教興鄉,不正是我們現在青年大學生最好的選擇嗎?
這是我的家鄉,我愛的家鄉,我引以為豪的家鄉——浙江台州玉環——我希望,我想,我願意,為了家鄉,選擇科教興鄉之路!
作者:蔡燁蕓 中央民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在校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