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電力工人正在對變電設備進行巡視觀察。 CFP供圖
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呼之欲出。
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表示,《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即將出臺。
市場決定電價、清潔能源發展、打破壟斷,儘管方案尚未出臺,但這幾個關鍵詞已經勾勒出此次電力體制改革的大致輪廓。在目前,電力基本由國有企業提供,未來,或將有民間資本進入。
在多家證券公司看來,本次新電改方案將是能源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電力和新能源板塊將迎來新一輪主題投資機會。
2002年以來的首次電力體制改革,究竟能給社會帶來什麼?
改革是不是一定要降電價
按照王禹民的説法,此次電力體制改革重點解決5個問題:一是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形成由市場決定電價的機制,以價格信號引導資源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二是構建電力市場體系,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三是支持清潔能源發展,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四是逐步打破壟斷,有序放開競爭性業務,調動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資本積極性,促進市場主體多元化。五是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電力統籌規劃。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這5個問題的核心依然是電價改革。
“過去是電網一統天下,輸配售一體化,電改意味著部分現有格局被打破。”全國政協委員、湖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宏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電改的實質作用能有多大,還得看具體操作細則。
今年元旦,深圳電改已經啟動,內蒙古也成為全國第二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驗田,接下來,雲南電網也有可能入圍。
“2002年的5號文件就提出,要競價上網、網産放開。”全國政協委員、國電集團公司原總經理朱永芃表示,但現在大家對競價上網的理解往往就是降電價,各方的呼聲很高。
2002年2月10日,國務院以5號文的方式公佈《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按照這個方案,國家電力公司拆分為“兩網、五公司”七大電力巨頭。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2002年到2012年,全國發生了3次較大規模的電荒,分別出現在2004年、2008年、2011年。
對此,業內的主要觀點是,電力行業的價格未實現市場化,導致了煤炭價格和上網電價以及銷售電價的不對稱。
電價成了電力體制改革一個無法繞開的大問題。這13年來,競價上網、市場決定價格的呼聲一直不斷。一種觀點認為,改革需要引入競爭,讓電價降下來。
“應當承認電力工業在壓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最終降低電價這方面,還有工作可做。”朱永芃説,但改革是不是一定要降電價?競價上網是不是最終就要導致電價下降?這就不一定了。
在朱永芃看來,電力工業還要保障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這是電力服務社會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僅僅是電價問題。沒有電的話,老百姓的生活就會受影響。電力工業最關心、最緊張的,就是24小時不間斷供電。
朱永芃表示,有的省要求全方位、全範圍的電力放開、電力競爭。“這一點我有不同意見”。
“我們有些電廠是老電廠,有些是作為電壓支撐、複合支撐電網需求的,有些電廠是供熱電廠,還有的是偏遠電廠。如果全電量競價的話,他們基本上是沒有活路的。”朱永芃説,比如供熱電廠的主要職能是供熱,它需要通過發電來平衡虧損,發的電越多越好。城市電網的單機容量很小,作為調峰調頻的電廠怎麼辦?所以過去的改革中有兩部電價,一個是容量電價,按照千瓦數,保證一個基本口糧,然後再拿出一部分競價。
在此次電力體制改革中,對於電價調整的要求是“逐步實施”。
“可是現在有些省份第一是全電量放開,接著就要降三分五(電價)。”朱永芃説,這就變成地方政府要降電價,但又不顧及中央企業的利益,這就是一個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了。尤其是西部省份的電廠,高耗能的産業沒有多大的電價承受能力,希望可以降電價,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電力工業的損失怎麼辦?
高負債率是否該限制投資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全國電力供應形勢較為寬鬆,全國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僅為4807個,創下近20年最低紀錄。
這意味著,電力供應總體過剩,一些企業擔心,在這種背景下推進市場化改革,會給發電企業造成不小壓力。全國政協委員、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電投集團總經理陸啟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今年中電投的投資總量將比去年下降20%左右。
不僅如此,全國電力工業還面臨一個不小的困擾:持續的高負債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五大發電集團的資産負債率均超過80%。
“多年來電力是一個微利行業,因為國家限制電價。它的實際投資回報率很低。”朱永芃説,比如國電集團,有8000億元資産,2000多億元凈資産,在2008年就虧損70多億元,電力行業全行業虧損。這些年一直在挖掘潛力,加強改造加強管理。
這樣的高負債率帶來的是審計對電力企業財務狀況的不滿意,在國資委對電力企業的考核當中,負債率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
“看著這麼高的負債率,我也不滿意。可是那有什麼辦法呢?電價是鎖死的,煤價又在上升。”朱永芃説,高負債率是怎麼造成的?這背後有客觀規律。
朱永芃表示,全世界的電力工業都是高負債率,英國、日本等國電力工業的負債率都是百分之九十幾。這是一個資金密集型、投資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高投資。如果控制投資規模,不投資了,就會出現惡性循環。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朱永芃呼籲,還得讓電力工業發展,“不發展的話,過兩年我們的裝備工業就落後了,我們的經濟提升以後就會嚴重缺電,就會給國家造成極大損失”。
發展新能源還是火電技術改造
兩會中,環保話題熱度很高。在多地霧霾嚴重的背景下,很多人將這筆賬算到了電力企業頭上。從今年到“十三五”期間,環保的很多硬性指標都落在電力工業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區域聯防聯控,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
朱永芃特別想就此設立題目,對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調研。在他看來,電力發展對環境保護、能源工業發展等,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眾所週知,全國煤炭的近50%都用在了電力工業上。最近幾年,國家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比如風電、太陽能、水電等,但現實是火電依然難以替代。
“水電、風電、太陽能現在都變成了高投資的。風電每千瓦造價要七八千元,太陽發電每千瓦要八九千元。雖然造價在降,但都比火電機組(發電)高得多,是火電的兩倍左右。”朱永芃説。
那麼,發展新能源到底難在哪兒?
朱永芃透露,風電裝備製造在整個投資裏面佔了40%到50%,就是説,風電的電價裏有40%到50%是裝備製造的(成本),太陽能的這個比例是50%到60%。
朱永芃説,能不能保持整個産業鏈的穩定?這是國家要考慮的。風電、風機製造的利潤現在大幅下降,以致投資者沒有積極性去搞新的投資和項目。
在他看來,要解決環保問題,除了發展新能源,還需要對火電廠進行技術改造。
這幾天,朱永芃諮詢了一位技術人員:現在的燃煤電廠要達到燃氣電廠排放的標準,有沒有什麼技術問題?對方説沒有技術問題。
“我們改完以後,粉塵顆粒物比標準下降了55%~60%,二氧化碳下降了60%~70%,氮氧化物下降了50%。國家改一個電廠一年兩年就改完了,當然錢花得比較多,還給了很多補貼政策。”朱永芃認為,國家應該看到潛力,火電廠通過技術改造是大有可為的。想把火電廠都改成風電、水電、核電、太陽能是不可能的,這些新能源在能源中佔的比例不到10%。對火電的改造,迫在眉睫。
不過,火電的技術改造也存在問題。“這種環保改造,傻大粗笨,尾部煙道,弄個脫硫塔加一個電廠,非常簡單,各種中小企業都幹,質量怎樣不能保證,但是價格低,又沒有嚴格的技術規範。”朱永芃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