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新網北京3月13日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3月5日至12日,習近平等七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赴35個代表團,與全國人大代表一起共商國是。從“四個全面”到“政治生態”,再到“創新驅動”……觀察七常委參加代表團審議時發言的關鍵詞,緊扣當下中國熱點議題,釋放改革新動向。
七常委8天“走遍中國”
由於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七常委分別在上海、山東、浙江、湖北、內蒙古、北京、天津當選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所以,在人代會開幕之後,七人首先在各自所在的代表團參加了審議。
此後,七常委分別到其他24個內地省份代表團參加審議。此外,身為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還到了解放軍代表團,張德江分別去了香港代表團、澳門代表團,俞正聲去了台灣代表團。
盤點七常委的兩會足跡,其中,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各參加了5個代表團的審議,張德江參加了6個,俞正聲參加了4個。
觀察領導人各自參加審議的代表團,兼顧東中西部的特點突出。例如,在習近平參加審議的5個代表團中,除了解放軍代表團之外,他所在的上海團位於東部沿海,此外,他還去了處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吉林團,中部省份江西團和西南邊陲的廣西團。
李克強參加審議的5個代表團中,除了他自己所在的山東團,還涉及位於東北地區的黑龍江,沿海的江蘇、河北,以及西部內陸省份四川。
兼顧東中西部,統籌區域發展,這不僅體現在領導人參加審議代表團的“路線圖”上,也體現在他們的發言中。例如,習近平在上海團談及自貿區,在江西談老區發展振興,在廣西談扶貧攻堅,在吉林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發言頗具針對性
除了路線選擇兼顧東中西部地區,連日來,七常委在代表團頗具針對性的發言,也被媒體關注。
例如,3月9日,習近平來到位於東北的吉林團參加審議,當天,李克強也來到東北省份黑龍江團參加審議,兩人均談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問題。此前一日,3月8日,張德江參加了同屬東北地區的遼寧團。
去年以來,東北三省經濟增速回落明顯,有媒體甚至以“斷崖式下滑”來形容。如何看待“新東北現象”,在“新常態”下怎樣推動東北振興,備受輿論關注。
觀察三位領導人在東北三省代表團的發言,為東北振興把脈支招可謂重點內容。
在吉林團,習近平強調,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要做好加減乘除;在黑龍江團,李克強不僅鼓勵該省面對當前困難要堅定信心,還從“穩增長和調結構”等三個方面具體支招;張德江在遼寧團指出,以更大的勇氣和力度推進改革開放,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新動力。
除了東北,凸顯領導人發言針對性的,還有3月10日王岐山到山西團參加審議。去年,發生在山西的“塌方式腐敗”備受輿論關注。官方發佈的消息中,身為中央紀委書記的王岐山,在山西團的發言也大都與反腐有關。
他指出,山西發生系統性、塌方式腐敗案件,教訓十分深刻,這個代價不能白付,還強調“要喚醒歷史記憶,從中汲取力量,把信心重塑起來、把精氣神鼓起來”。
六大關鍵詞釋改革動向
綜觀七常委參加代表團審議的發言,雖然話題廣泛、各有側重,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主旨始終貫穿其中。
除了“四個全面”,“政治生態”也成為領導人發言的又一高頻詞彙。習近平、劉雲山、王岐山在發言中均明確提及這一詞彙,厲聲反腐,強調從嚴治黨。
當下熱詞“新常態”,也成為領導人發言的關鍵詞。七常委均提到這一表述,其中,李克強在山東團指出,要以精神面貌新狀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用發展的辦法破解難題,轉變發展方式,培育發展新動能。
與“新常態”一道,“創新驅動”也成為高頻詞之一。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張高麗均有談及,其中,李克強勉勵江蘇要&&釋放創新驅動新紅利,他説,“我國産業總體處在中低端,必須順應企業升級要求和創新願望,打破體制機制束縛,把億萬人的勤勞和智慧結合起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經濟邁向中高端。”
除了上述從嚴治黨、經濟發展等宏觀大計之外,“保民生、促脫貧”也成為領導人與代表共商國是的關注點。習近平在吉林團表示,對民生工作“要一諾千金”,李克強在四川團要求“始終把群眾的安危頂在頭上、冷暖放在心上”。
此外,近來備受關注的環境問題,亦是七常委關注的重點。習近平在江西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在河北團,李克強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逐步修復宜居宜業、可持續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