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3月10日,兩會第八天。E報開始前,按慣例先暖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10日上午的發佈會上説,養老保險目前總體運行是平穩的。2014年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是收大於支,但是往後看,養老金的支出面臨巨大壓力。採取漸進式的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是解決辦法之一。
以下進入今天兩會E報“創新”專場。
“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而將更多機遇留給勇於和善於改革創新的人們”、“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這兩段話是習大大在去年北京APEC會議上説的。人民日報評論説,習大大的這番話,洞察歷史機杼,富於辯證哲理,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實際上,創新並不是一個新詞,在近年來中央領導的講話中出現頻率也並不低,但為什麼在今年兩會上突然變得這麼“熱”、這麼重要呢?
讓我們通過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三個新詞語來穿插解讀。
【創新驅動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線】
“中國製造2025”是我們要説的第一個新詞。其具體內容並未公佈,所以這個概念也是政府工作報告全球首發。目前從兩會上透露出來的信息是,規劃將借鑒德國版工業4.0計劃,其中“2025”的意思就是力爭在2025年從工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強國。
兩會之前,“去日本買馬桶蓋”的新聞曾引發廣泛熱議,此話題甚至被帶到了兩會上。以此為引子,讓我們來看看中國製造業當下面臨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説,中國製造業面臨“去産能化”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李毅中的擔憂更具體:“低端製造業,我們存在産能過剩問題,現在競爭不過東南亞;高端製造業,儘管發展很快,但跟歐美相比仍有差距,現在中國的工業處於中間地帶,受到兩頭打壓。
這種局面下怎麼辦?
吉林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9日,習大大到吉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深入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要抓住創新驅動發展和産業優化升級。
工信部部長苗圩説,“中國製造2025”綱要分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就強調要創新驅動,其次是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以及人才為本。
不難發現,無論是習大大對工業基地實現振興的表態,還是苗圩透露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創新驅動”一詞都赫然在前。《廣州日報》的評論説,創新驅動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線,雖然只有短短四字,但必將大有文章可作。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讓我們再把視線從中國製造業放大到整個中國經濟的層面。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給出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是7%左右,這是新世紀以來最低。總理説,今年的困難恐怕比去年還要大。
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易鵬説,冷靜地看一下中國經濟的現狀,客觀地説,中國傳統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投資拉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入死衚同,它在未來經濟發展的結構中只能體現一種“兜底”的作用,而無法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新常態”關鍵在“新”,表明老路走不通了。我國經濟在轉型過程中將面臨去産能化、去泡沫化、去杠桿化、去污染化的四大陣痛。
怎麼辦?答案依舊是創新。
習大大在上海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説,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關鍵是依靠科技創新轉化發展動力。在經濟發展上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轉方式調結構。
易鵬説,如果期望未來經濟保持活力,必須依靠新的經濟增長模式,而這些新模式只能在創新創業中孕育;辜勝阻表示,需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新引擎。他認為,新一輪創業浪潮不能是“曇花一現”,而應成為經濟“新常態”的持久動力。
梳理各地大員對於“7%左右”增速下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表達,“創新驅動”幾乎成為最高頻的詞語,共識也早已達成。此處不再贅述。
【創新 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
創客&眾創空間,這是我們今天要穿插説明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裏的新詞。
1、創客:這個詞來源於英文“Maker”,是指出於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以用戶創新為核心理念,是創新2.0模式在設計製造領域的典型表現。
2015年1月,李克強總理在深圳考察柴火創客空間,體驗各位年輕“創客”的創意産品,稱讚他們創意無限。總理説,你們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
2、眾創空間:李克強總理1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首次提出“眾創空間”概念。此次會議確定了一系列支持“眾創空間”發展的政策措施。
中國政府網的解讀稱,順應網絡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對於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各類青年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帶動擴大就業,打造經濟發展新的“發動機”,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 積少成多改變中國】
觀察人士指出,經濟新常態下的簡政放權、為小微企業減稅、壟斷領域逐步放開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舉措,將進一步為青年創業和創新鬆綁,激發新一輪創業潮。
去年以來,李克強總理多次公開談及創業問題。政府工作報告給創業創新者“鼓勁”: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政府的支持並非虛言。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削減、設立400億元新興産業創投引導基金、減稅降費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公司法修訂後“一元公司”成為可能……一系列利好政策激發了創業與創新的動力。數據顯示,從去年3月至今年1月,平均每天新登記註冊企業達1.06萬戶。
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説,創業者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失敗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後進者。但是這不能作為不創業的理由,因為現在的時代更容易産生顛覆性的創新,積少成多就能改變中國。
最後,讓我們以習大大在去年北京APEC會議上的一番話作為今天E報的結尾: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