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 題:三大戰略撬動區域協同發展“大棋局”
中新社記者 石岩
官媒近日透露,“一帶一路”規劃已經獲批並在小範圍內下發,即將正式出臺。鋻於全國兩會在即,上述消息頗有信號意義,這意味著以“一帶一路”為統領,以京津冀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等為著力點的區域協同發展已是箭在弦上。中國經濟將在今年正式開啟區域協同作戰的“大棋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區域發展經歷了由點到面,進而點面結合的幾個不同歷史時期。從上世紀80年代先後設立的深圳、汕頭、海南等5個經濟特區,到20世紀初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及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的付諸實施,再到不久前的自貿區熱潮,決策者一路“摸著石頭過河”,探索激發中央地方兩個積極性,為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然而,隨著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如期而至。北京方面意識到,立足於“新常態”,舊時“自掃門前雪”式的“條塊式”發展模式已經過時,中國亟待升級既有戰略,在國際(尤其是周邊)和國內兩個層面上實現區域協同發展,這便是去年中共中央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長江經濟帶並列為國家三大戰略的重要背景。
回顧近一年半以前,當“一帶一路”戰略被提出後,國內外對此還有不少的疑慮乃至於誤解。但隨著該戰略的穩步推進,上述疑慮正在呈現消弭之勢。人們發現,“一帶一路”既契合中國發展需要,也呼應了各國合作願望,該倡議提出至今,已得到沿線近60個國家的認同與支持。目前,中國已同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卡塔爾、科威特等國簽署了同“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合作協議。
“一帶一路”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性選擇,它突破了原有區域政策甚至區域研究囿于國內的局限,強調內外聯動,在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內,調動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京津冀”、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均有空間上的交疊,前者地處政治文化中心,國土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約1億。後者則橫跨東中西三大區域,人口和生産總值超過全國的40%,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可以説,這三大戰略的聯動實施,有望盤活中國全境與周邊,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協同發展的“一盤棋”。
在當前全球經濟疲弱,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驟增的大背景及經濟新常態下,中國領導人以沉著的戰略定力,及時擎畫“三大戰略”,顯然意在以國家之謀劃,強勢撬動新的增長版塊和空間。此舉打破了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突破了之前點狀、塊狀的區域發展模式,為中國乃至周邊國家帶來全新的帶狀機遇。
許多中國學者認為,“三大戰略”絕不僅是簡單地解決區域協同發展問題,還被賦予諸如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等更加重要的使命和更加豐富的內涵,因此“三大戰略”必將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第二春的最強大動力之一。
目前,中國政府正在穩步推進“三大戰略”政策的落地,其中“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工作已初步完成,接下來的“硬骨頭”,是向裏面填充相應的政策資源。這一過程由於牽涉到中央、地方政府及企業等多方利益,更需要執政者“蹄疾而步穩”的戰略佈局與“四兩撥千斤”的政策整合,方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同理,京津冀一體化與長江經濟帶也因涉及多個地方政府及無數企業的利益,其複雜程度更可想見。以京津冀一體化為例,三地定位與分工如何明確?在實踐中,固有行政分割與市場壁壘如何打破?……這一系列難題的解決,將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坐標和鏡鑒。
全國兩會歷來是中國政府完整闡述其重大政策的平臺,亦是中央與地方執政者高頻次互動、政策上密集“對表”的最佳時機。三大戰略如何下好先手棋?國家層面的意願怎樣與地方發展思路同頻共振,這或許會成為今年“兩會”的一個重要看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