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觀《記住鄉愁·講和修睦》:優秀傳統文化是一泓清泉

中國新聞人民日報 2015年02月11日 12:0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紀錄片《記住鄉愁·講和修睦》劇照。

  《明月灣村——講和修睦》是百集紀錄片《記住鄉愁》的第三集,圍繞明月灣古村村民千百年來對“和睦”文化的信奉踐行,表達了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如何建立和諧關係的思考,也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和強大生命力。

  明月灣古村位於太湖深處的西山島上,湖山阻隔,遠離陸地,是南宋時躲避戰亂的人們所建。面對太湖碧波,背倚蓊鬱青山,古村仿佛喧囂人世間的一處世外桃源。千百年來,村民們過著悠然怡然的生活,與世無爭,平和寧靜。

  這種生活,來自大自然的賜予和庇護,更來自村民們的信念秉持。“人和”,是村民們所遵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價值尺度,也是他們安寧悠然的生活得以延續的重要保證。祠堂匾額上鐫刻的“心氣平和,事理通達”“敬宗睦族”的對聯橫批,族譜中“讓則無爭,無爭則俗厚”的教誨,所標舉的都是“和為貴”的理念。類似的意思也都寫進了家訓,並得到了切實的實施。但再好的鄰居,也難免會有磕碰齟齬的時候。過去數百年間,通常是通過“喝講茶”的古老習俗,來化解矛盾糾紛。爭執的相關方坐在一個茶館裏,各説各理,再由長輩公議,裁定是非曲直。時代發展到今天,這種做法又被一種更為親切的方式替代,那就是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來作居間調和。被族人稱呼為“老娘舅”的吳劍明,就成功地調解了兩兄弟因舊宅維修産生的糾紛。儘管與“喝講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兩者所憑藉的都是為國人所看重的血緣和親情關係。這些看似普通的做法,卻頗為有效地遏制了矛盾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息事寧人的效果,維持了古村的秩序。千百年來明月灣從未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一代代樸素的村民們,對“萬事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等格言諺語都牢記在心,而且真心信奉。這些理念的根源,正是傳統文化中“和”的思想。它們代代相傳,已經內化為人們心中的倫理認知,並進而成為他們的行為規範。不但同族人內部如此,村子裏由四個姓氏組成的“四大家族”之間,千百年來也都是以這樣的姿態相處,互相禮讓,彼此幫襯,同舟共濟。村裏的石板路,連接外面世界的古碼頭,這些公共設施也都是由四個家族共同出資修建的。

  明月灣人重視鄰里之間的和睦,同樣看重天人之間的合一。“和”的觀念,也投射在他們和大自然的關繫上。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明月灣村受到大自然的格外眷顧,峰巒疊翠,林木蔥蘢,空氣清新,水質優良,清代著名詩人沈德潛稱道此處乃“人煙雞犬在花林中”。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效地調節了古村的氣候,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極少發生。自然環境的美同時給村民們帶來了心靈的愜意安寧。他們真切地體驗到什麼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也自幼就懂得如何善待帶給他們幸福感的大自然。立於乾隆年間的“永禁採石”碑,寫入了鄉約的“凡有樹之地,不得稍為砍除”等,都彰顯了村民們敬畏和關愛大自然的決心。為了保護村頭一棵樹齡一千二百多年的古香樟樹,全體村民團結起來,數次阻止了土匪和侵華日軍的砍伐,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今天,為了保護面前太湖的萬頃碧波,專門集資建立了污水處理廠,對一個只有百來戶人家的村子而言,堪稱是大手筆。

  經濟社會的發展仿佛大潮涌動,勢不可擋,但絕不應以家園的傾圮、靈魂的無處安放作為獻祭。能否“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是衡量現代化建設是否成功的一把標尺。令人欽羨的明月灣村,是對“什麼才是生活的理想狀態”的生動闡釋。其中,以“人和”為目標講求鄰里和睦,以“天人合一”為旨歸追尋與大自然的和諧,對這些傳統文化價值的信奉和踐行,無疑是人們幸福感極為重要的源泉。

  明月灣村有一口南宋古井,甘甜的井水至今還可飲用。優秀文化傳統中那些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內容,今天依然是一泓澆灌我們靈魂的清泉。明月灣古村啟發我們,要回望和致敬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那裏貯滿了文化鄉愁,那裏有我們靈魂的根,對它們的傳承,也是為我們的今日幸福夯實根基。(彭程)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16日 24 版)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