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故鄉在哪中國人的根就在哪

中國新聞文藝報 2015年02月11日 11: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作家余光中的詩中,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它表達的是漂泊異鄉的遊子對故鄉和祖國的深深眷戀和綿綿深情。“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鄉愁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故土情結,一種浸入心靈的人文情懷,更是維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精神基因和情感依託。面對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當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城鎮走向大都市,從鄉土的寧靜走向現代的喧囂時,遊子們可否還記得“土地的芳香”、懂得媽媽的“心腸”?日前,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中央電視臺組織拍攝的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正在央視國際頻道播出。該片旨在喚起海內外華人記憶中的鄉愁,凝聚億萬中國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體悟,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基因,激發全社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鳴。自1月1日首播以來,該片引發了海內外眾多觀眾的關注和熱議。

  中國現有村莊約60萬個,其中古村落約有5000個,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界定為傳統村落的有1561個。這些村落大多始建於明清時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部分村落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記住鄉愁》從中選取了100個以上的傳統村落,歷時半年拍攝,採取紀實手法,實地走訪,真實記錄,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以“關注古老村落狀態,講述中國鄉土故事,重溫世代相傳祖訓,尋找傳統文化基因”為宗旨,圍繞“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傳統村落的千百年傳承,講述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古今故事。可以説,深入挖掘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是該片的一大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救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老等傳統美德。中華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該片始終貫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魂,突出了這一中華民族的文化優勢和傳承基因。拍攝的傳統村落有體現中華耕讀文化、弘揚敬畏之心的福建培田村;有秉持積善成德、孝道傳家精神的江西白鷺村、安徽屏山村;有倡導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遼寧查幹哈達村、湖南張谷英村;有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江蘇明月灣村、黑龍江街津口村;有天道酬勤、寧靜致遠的湖南石堰坪村、浙江諸葛村……每集節目通過記錄傳統村落村民的發展狀況和生活狀況,展現了傳統村落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佈局合理的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獨具特色的鄉土之物、深沉豐厚的文化積澱;同時,通過傳承千百年的村規民約、家風祖訓,找尋、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展現優秀傳統文化在民間的延續和發揚,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今社會人們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産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黃坤明認為,鄉愁是一種眷戀家鄉的情感狀態,是遊子對故鄉記憶的片段,它可以是一碗水、一杯酒,也可以是一朵雲,是人們對故鄉一生不曾割捨的情愫。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本來延續的根脈,傳承幾千年來深藏在文化基因中的家風祖訓、傳統美德和家國情懷。“觀眾從這部片子中不僅可以看到傳統村落的鄉風、優美的風景和古樸的風情,還能看到悠久的歷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閃亮的因子。”黃坤明説。

  《記住鄉愁》的製作播出,也可以看作是對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一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的影像化闡釋。對於鄉愁,生活于不同地理空間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生於鄉村的人,鄉愁會是農田、大山、溪流、祠堂,是那種揮之不去的田園情愫和和睦德善的血脈親情。而對城里長大的人來説,鄉愁雖然少了田園的寧靜,但依舊有難以割捨的風土民俗、文化記憶和情感認同。無論人們對鄉愁有多少種理解,對於每一位中國人,鄉愁都是一個用心靈守護的精神家園,一種情感的歸屬、文化的根脈。故鄉在哪,中國人的根就在哪。正如《記住鄉愁》的文字統籌郭文斌所言:“人一旦沒了故鄉的概念,一切病相就要來了。現代人生活在城裏,沒有一個共同的地理凝聚力,房子常常換,漂泊感就來了,漂泊感帶來無根感,無根感帶來焦慮。不像古人,不管走多遠,都心繫故鄉。”“記得住鄉愁”就是要記住“根脈”,並一代代傳承下去。

  福建培田村,800年的古村落,從明清時代,尊師重教就是村規民約的第一條款,正因為如此,才可能擁有如今年逾九旬的老嫗書生,才可能在清末就建立女子學堂;安徽屏山村,明嘉靖年間,舒善天進京趕考,高中探花,衣錦還鄉之際,發現相依為命的老母病倒家中,便棄官侍母,直至終年,孝道傳統綿延至今;重慶四合村明清老街上,馮三姐的石板糍粑“燙手貨不收燙手錢”,老秤匠廖明德憑良心做事,一生未做“缺斤少兩”的秤,傳統老字號店舖恪守著誠信贏天下的商業信條,以真誠之心,行善義之事……《記住鄉愁》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段段歷史的記憶,建構起一個個鮮活的文化坐標,這是對鄉土風韻、桑梓情懷和歷史傳統的眷戀與凝望,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命脈的當代召喚和文化傳承。該片讓我們的古老文明“活”在當下,提醒當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之外,莫忘“生我養我”的那片精神文化的棲息地——故鄉。(徐健)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