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記住鄉愁,別忘了文化尋根路

滾動新聞貴陽日報 2015年01月08日 16:5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有60萬個村莊,約5000個古村落,被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界定為傳統村落的有1561個。紀錄片《記住鄉愁》的鏡頭對準了其中的100個村落,以家譜祖訓、以古老小學校的校訓、以“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講述中華傳統美德在民間的千百年傳承,尋找的則是傳統文化的基因。

  從元月1日起,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真實記錄“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的中華傳統美德在村落裏的千百年傳承故事。

  讓鄉愁生出根,長出靈魂

  當下的中國,城鎮化的腳步轟隆作響,這是歷史的必然。無數人離開村莊去城市實現自己創業夢。根據近日發佈的2015年春運臨客開行方案,鐵路春運預計將發送旅客5272萬人,同比增長11%。隨著城市版圖不斷擴張,鄉村的景象卻日漸凋敝,尤其是大批移民離開故土融入新生活,一些傳統文化正在逐漸被人們遺忘,許多現代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園”。於是,“鄉愁”成為一個容易引人傷感、叫人唏噓的字眼。現在,人們為春節回家的一張車票而費盡周章,心中惦記的也許正是家鄉的親情與風俗,所為的也許就是紓解和釋放心頭的那一抹鄉愁。

  學界早就為近年來反復回暖的傳統文化熱撰文剖析。有專家認為,每每歲末年初,古詩詞熱、家風家訓熱、乃至《舌尖上的中國》熱,都能成為一種民眾矚目的文化現象。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熱潮”以一首詩、一條家訓或者一道美食為載體,喚起的是中國人普遍的鄉愁情緒。當傳統文化熱潮中的鄉愁超越了家鄉的一棵樹、一條河,而具有了諸如家風或者美食這樣的文化外在,鄉愁便生了根,長出了靈魂。

  講述鄉土故事,尋找傳統文化基因

  就像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所指出的那樣,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如是背景下,人們自然對紀錄片《記住鄉愁》懷著特別的期待:希望它拍得好看,希望它的故事講得溫暖,希望它能回味我們的精神家園。紀錄片講述的是中國鄉土故事,重溫的是世代祖訓,尋找的則是傳統文化的基因。鏡頭下的人和物或有不同表現形式,但其承載的內涵卻是不變的,那就是縈繞在億萬中國人心頭的家鄉記憶、鄉土情懷。在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馬馳看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靠空洞的説教或者刻意的灌輸,而是需要潤物細無聲式的滲透。我們的影視記錄者應該讓觀眾在回望家鄉土地的同時,記取土地背後的文化價值,看看中華幾千年文明史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從某種程度上説,100集《記住鄉愁》,100個村落故事,其實是一張鄉土文化列表,提出了100個圍繞“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之時代價值”的傳統文化清單。這種傳統文化,可能就隱藏在農村家家戶戶的楹聯上,隱藏在村民代代相傳的故事中,隱藏在那些逢年過節才鄭重示人的祖訓家譜裏。而所有的這些,與河流、大樹、古井、老屋一樣,都是傳統村落的組成部分。看到它們,就想到鄉愁;記住了鄉愁,就是記取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尋根之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